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29

在29歲前夕,我把自己鎖在家門外,還記得剛剛才把鑰匙扔在沙發上,關上大門後的那一刻才突然想起--來不及了。

這是否像是對青春的註解?

等待室友下班回來救援前,我去街角買了兩塊小蛋糕,準備聊表微薄的謝意。被救援成功後,我趕在午夜12點前夕出門,街上迎面吹來微冷的風,我漫無目的地走著,邊走邊哭。

29歲了,我一事無成,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與感情生活,還經常惹旁人擔心與生氣,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討人厭。沒有人生目標、理想與夢想,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活著要做甚麼,年紀越大,不明白的事越來越多--不明白工作對我而言到底是甚麼,沒有工作彷彿自己甚麼都不是,恐慌在社會中沒有自己得以安身立命的位置。

關於愛,是否總免不了彼此傷害?

最近看了《推拿》,我想自己是否沒有資格埋怨甚麼,畢竟還有雙看得見世界的眼睛,美是甚麼?醜又是甚麼?至少我還能感受與訴說。

失去是擁有的完成式。

謝謝所有愛(過)我與我所愛(過)的人 ,感激所有陌生卻溫暖的善意和理解;熟悉而溫柔的眼光與擁抱,但願世上所有紛爭都能以鮮花取代戰火、文字替換彈藥。

生日快樂。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2014年度好書推薦

《哈德良回憶錄》瑪格麗特.尤瑟娜/著,陳太乙/譯,衛城

我想成為那個時代的人,我好想活在那個時代。這本書是我的年度之最,橫跨所有類別的年度之最。

《感覺有點奢侈的事》黃麗群/著,九歌 

從《背後歌》到《感覺有點奢侈的事》,黃麗群凝鍊文字的技藝飛昇,書寫都市日常生活,細描人間煙火,每一個切入的視角都飽含新/心意,不瘟不火,即便看似庸俗無聊的瑣事,她都能寫出尋常中的不凡,顯現人性美醜善惡的幽微之處,那些人們對小情小愛小恨小怨的執著,她都一針見血,卻又同時讓人感到不著痕跡的溫暖--來自一種對人最深切的理解。

讀者總習慣在散文中張望作者身影、投射自己,想從文字的破綻裏得到情感上的共鳴:原來他也和我一樣有這樣脆弱、不堪的一面。但在黃麗群的散文中只能望見她觀看世界的角度,時時刻刻逼問自己的種種偏執,在人人都深怕別人看不見自己的時代裡,她銷聲匿影於文字背後,擲地有聲,讓所有窺視者們無所遁形。

《森林祕境》大衛.喬治.哈思克/著,蕭寶森/譯,商周

博物學家的自然觀察,一平方公尺的宇宙

生物學家大衛.喬治.哈思克花費一年時間在美國田納西州一平方公尺的老生林進行田野調查,觀測大自然在四季的變化,見微知著、由近而遠。不僅捕捉一片森林的幽微詩意與揭露自然的奧秘,更在字裏行間提供讀者科普新知、叩問生物學命題,融文學、哲學、自然科普於一爐,看似艱澀的科學知識,都在他優美的文筆下顯得平易近人。真實具現「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引人重新思索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喚醒時節更迭、生命演化予人的感動。

《新聞的騷動》艾倫.狄波頓/著,陳信宏/譯,先覺

媒體識讀必讀之作,深刻洞析新聞的本質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接收各式各樣的訊息,網路的快速傳播,常使人忘記自身與新聞真實的距離,即便是切身相關之事,也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失去最初關注時的熱切。所有新聞都被高度壓縮,我們看似知道很多事,最後卻成過眼雲煙,還來不及消化新聞脈絡就被新議題奪去眼球,逐漸失去省思的能力。艾倫.狄波頓在《新聞的騷動》中解析新聞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呈現方式,以飽含人文關懷和哲思的優美文筆,為大眾指引閱讀媒體新方向。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托瑪.皮凱提/著,詹文碩、陳以禮/譯,衛城

從經濟、政治、歷史、社會全面探討貧富不均!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回顧自工業革命以來財富分配的歷史,從橫跨二十餘國、長達兩百多年的政府稅收資料中,分析全球資本的流動,以實際數據為漸趨惡化的貧富不均現象提出論證。托瑪.皮凱提除了將不平等的議題建構起完整的經濟理論,更進一步提出解決之道--為了避免資本不均的惡化對民主、公平和正義價值造成深沉衝擊。本書引發世界省思貧富懸殊、社會流動的問題,喚醒公眾討論,如何推動政策改革則是所有人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崔舜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