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真實的勇氣--2013年度文學出版觀察〉

去年書市獨立出版欣欣向榮、互助合作,在2013年台北國際書展上再度以「讀字小宇宙」驚豔四座。二十顆大小行星代表二十家獨立出版社環繞著四方,每家出版社都彷彿是一個星系,充滿能量,蓄勢待發,彷彿為2013年書市預言了一個好的開始。三月,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出版後,2013年猶如散文盛典,一本接連一本直至年末羅毓嘉《棄子圍城》,令人目不暇給,相形之下,詩和小說的出版及銷售情況黯然失色。六月,兩岸服貿協議在出版業引發的爭議餘波盪漾,但這並非書籍銷售持續衰退的主因,台灣書市尚未真正受到電子書影響,國人的閱讀習慣仍未完全變革,大家還是習慣逛書店(無論實體與網路)翻閱紙本書,但當消費者賺的錢沒有變多,又有比「閱讀」更吸引人且實惠的多樣休閒消遣選擇時,賣書這件事--尤其是實用性質不高的文學類書籍--變得愈來愈難。

電影助陣,經典復興 

在今年幾部經典文學電影熱映推波助瀾下,經典重出風潮不減,出版社把原有舊書修訂改版,包上電影書衣旋即暢銷熱賣。不見得人人都會看完厚達三巨冊的《悲慘世界》,但電影《悲慘世界》絕對是農曆春節人人必談的話題,熱度一路延燒至奧斯卡獎頒獎典禮結束(原為票房毒藥的《派特的幸福劇本》也同時在電影口碑和奧斯卡獎效應雙重發酵下殺出重圍)。但野人文化極為用心,《悲慘世界》熱賣之外,今年又大手筆讓好幾部文學經典首見台灣書市,未必是人們耳熟能詳,但會是文學讀者的心頭愛--福婁拜《情感教育》、左拉《婦女樂園》、森茉莉《父親的帽子》、《奢侈貧窮》。這些作品不見得是文學中的鑽石,但絕對是值得品閱的珍珠。

《大亨小傳》電影導致中外文電影書封版皆暢銷,搶下電影書封版權的遠流出版X師大譯研所「經典新譯計劃」趁勢追擊,《梅西的世界》一推出即是電影書封版,文學跨界電影似乎成為保證書籍銷售的不二法門,看誰能先佔得先機。新經典文化版的《大亨小傳》縱然書迷推崇備至,又有村上春樹為文助陣,仍不敵這波令人目炫神迷的電影浪潮。

電影大師宮崎駿宣佈收山之作《風起》原著,新經典文化以電影原版海報、優良的翻譯品質、充沛且精準的行銷能量與方針,一路力壓新雨出版的版本,在市場上表現亮眼,但兩家出版社夾其電影話題所坐收的市場效益可謂雙贏。這股《風起》熱也由百田尚樹《永遠的0》接棒,讓讀者們繼續獲得追尋夢想和方向的勇氣!

年末《饑餓遊戲:星火燎原》、《戰爭遊戲》兩部話題大片紛紛接檔,原著再度火紅,而《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未演先轟動,不止三部曲長銷不墜,接續的電影話題勢必將這部火辣羅曼史熱潮一路燒到電影播畢為止(即便後續出版的類型作都無法達到「格雷系列」的聲勢),連全球華語授權有聲書都現身書市!

天價版權金,市場趨勢?

今年書市幾部翻譯文學大作都創下版權交易的新高價,除了十月親自來台宣傳的吉田修一《路》、還有年末接連出版的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丹.布朗(Dan Brown)《地獄》,出版社皆拼死宣傳造勢,連捷運燈箱廣告都不放過,鋪天蓋地,業績壓力之沉重絕非一般翻譯文學書籍所能想像,先得做足面子才能撈回裏子。這對未來的出版趨勢會造成另一波惡戰還是苦戰,尚不得而知,只有出版業冷暖自知。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新作《遠山的回音》和《羊毛記》續集《塵土記》都將在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首賣,後者更是今年翻譯文學銷售頂尖之作,幾乎與國外書市接軌,小兵立大功,在洪仲丘案時迅速替換書腰文案,及時結合小說內容與社會議題,鸚鵡螺文化行銷手法精準細膩,令人歎服。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也將來台,西方獨立出版的科幻傳奇三部曲已如瘟疫般預備在亞洲蔓延。

華文創作,散文盛典

2013年像是在舉辦華文散文盛大的祭典,所有讀者能想像得到的散文名家幾乎全無缺席,連小說家也來跨界,從年初到年尾--房慧真、周芬伶、徐國能、簡媜、楊索、張惠菁、柯裕棻、瓦歷斯.諾幹、陳列、郝譽翔、言叔夏、張維中、王盛弘、廖玉蕙、蔣勳、木心、羅毓嘉,以及小說家如珠玉般連篇精鍊的散文佳作--張亦絢、黃麗群、蘇童、王聰威、馮唐、畢飛宇、楊富閔。

其中仍以家族情感書寫為大宗,「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的童年母題,蘇童和畢飛宇兩位頂尖中國小說家淡淡寫來,動人非常,讓人一窺異鄉小說家的來時路。散文向來是華文中銷售力道最強的文類,除平易近人,貼近讀者生活,讓人感同身受,滿足常人對「作家」的好奇外,出版社在行銷策略上也較能借力使力,作家本人現身說法,再加上社群網路的用心經營,與一眾粉絲的密切互動,開拓銷售書籍的新局面--作家自身的臉書,即是最好的行銷平台。 

今年《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老年書寫與凋零幻想》也成為華文純文學擠進年終各大暢銷排行榜前列的唯一代表,觀照老病的溫柔書寫,兼容並蓄的情感,面對全球高齡化議題,簡媜獲得多數讀者最大的共鳴,反映在最實際的市場銷售數字上。

肆一的微戀人絮語

大眾文學今年殺出新面孔,蔡康永、九把刀、藤井樹、張小嫻、橘子、彎彎等人通通退位,肆一憑《想念,卻不想見的人》與《那些再與你無關的幸福》攻下前列過往在暢銷排行榜上原有的席次,年末再預備以《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攻頂,甚麼小日子、短篇小說、小確幸、宮鬥戲碼通通過氣,在大眾的市場裏競爭就是如此慘烈且汰換迅速,肆一充滿勵志的微愛情絮語老少咸宜,溫暖多少寂寞心碎人,當然,出版社和作家臉書的行銷包裝功不可沒,讓向來著力於生活風格出版的三采文化此次跨足大眾文學一舉成功。

小說、詩與其他--真實的勇氣

出版畢竟不是慈善事業,在翻譯文學和華文散文今年勃發的出版趨勢下,華文小說和詩的出版空間與資源勢必受到縮減,但可喜今年我們能看到許多精湛絕倫之作。伊格言《零地點GroundZero》結構完整,流暢易讀,聚焦反核議題,召喚社會良心,小說家投入社會運動,展現文學與社會可以像這樣如此緊密並牽動人心,從不脫節。劉梓潔《親愛的小孩》在通俗與文學性之間取得絕佳平衡,現代台灣都會男女版的《傲慢與偏見》,非常期待其後的影視改編,吸睛度絕對不遜不知要播到幾百集的《風水世家》,又不會有傳統偶像劇過度理想浪漫、不切實際的問題。創作不綴的詩人楊牧今年以《長短歌行》持續探索詩的無限可能,2013年台北詩歌節各式各樣「跨界」活動,無疑展現詩最活潑的生命力。旅居波蘭的台灣詩人林蔚昀實為兩地重要的文化橋樑,今年不只推出波蘭文直譯《給我的詩:辛波絲卡詩選1957-2012》,更讓波蘭詩人泰斗首見中文書市--《走路的藝術:魯熱維奇詩選1945-2008》。最詳盡、最全面的認識「垮掉的一代」入門書《打字機是聖潔的:最完整的垮世代傳記》也於今年出版,只可惜書市仍未出現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中譯作品。

紀錄片《看見台灣》熱映、票房屢創佳績,《南風》則用血淋淋的鏡頭逼我們直視看不見的台灣。《憂鬱的邊界:一個菜鳥人類學家的行與思》走出經驗與人為的邊界,對抗遺忘與狹隘的地方主義。《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青年流動》細細爬梳少數民族的文化脈絡,揭露失敗的國家政策下造成的社會痛苦,指出國際救援組織對地方文化的忽略導致的污名反撲,將關懷的眼光帶往長久被歧視與忽略的邊陲之地,冷靜且微觀鉅視地敘述海洛因與愛滋病在涼山蔓延的真實肇因。《拒絕被遺忘的聲音:RCA工殤口述史》則屬於所有對抗主流歷史的行動者。

以上這些書籍或許市場效益微弱,但都再再傳達寫作、文學,乃至於出版最真實的勇氣。

(同場加映:羅毓嘉《棄子圍城》新書發表會像演唱會一樣嗨,相信在場所有人都相信「文學單純而龐大的力量。」)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棄子圍城


從《青春期》開始,從學生時代到步入社會,我常想如果更多人能看到毓嘉的創作該有多好,這社會或許不會因此變得更好,在現在的時代,文學很難真正改變些甚麼,但或許可以拯救你我的靈魂,引起我們反思與想像:一個美好的未來窗景,我們該如何改變現世逐漸腐朽的圖騰,凝視當下,即便只是想像。

《棄子圍城》在這面牆上的意義是--會有更多人看到這本書,在全台誠品書店的暢銷榜牆面上都會放上這本書--大眾最常駐足在前討論、觀看、翻閱,最後取書去結帳的位置。

我們的社會說不定已經開始有了一點點改變,關於文學,我們可以繼續造夢。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下體不滿足

對於近期反對「多元成家」的人們,在下只想寫一本書送給他們,書名為--《下體不滿足》

謝謝大家。

無題

漸漸停靠的列車又緩緩地遠離
窗上有我思念的倒影
忽隱忽現,仍然看不見你的臉
正確的地址、播通的電話
心中的信卻已無法投遞
時間會改變這些,自我安慰是
不再走過你家門前,你好嗎?
頭髮長了就剪去思念的末梢
像枝上枯黃欲落的葉
回憶不長,人生太短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音樂祭在台灣

因為今天THE WALL的工作人員來公司分享他們籌備2013野台開唱的過程,獲益良多,所以也想分享給大家(因為會看我臉書的人對音樂祭應該比較有熱情)!

一、台灣的音樂祭最難搞定的是場地,尤其若要跟公部門合作更是麻煩,因為台灣的法規規定若有公部門介入(一時想不到更精準的詞彙來表達),必須是免費,所以野台才有免費的林舞台,而整個野台場地也只有將表演舞台圍起來(跟台北兒育他們協調多次的結果),但免費的音樂祭對這產業而言並不健康,所以看到各縣市政府搶辦一堆免費的音樂祭時別高興太早,這種情況久了品質就會出問題,「免費」對於觀眾、主辦單位和表演者都是一種慢性戕害。其實公部門人員也清楚「免費」弊多於利,一切礙於法規。

二、這屆野台開唱花在行銷上的經費非常少(畢竟The xx指定要住W啊至少要行政套房以上外加隨行工作人員都要住單人房--下次我就知道要去哪守株待兔了!咦?未來請務必跟誠品行旅合作!謝謝),大概就是買了自由時報的全版廣告(有銀杏BOYZ最有禮貌那張經典照片),然後中時的記者就打電話給THE WALL說有讀者投訴這樣的廣告不雅,THE WALL是否該公開道歉?(THE WALL:為甚麼自由時報的讀者打去中時投訴?囧)

國外大型音樂祭幾乎沒有在行銷的,而且大家是認音樂祭而非認是有哪些歌手樂團會來表演--這也是台灣的音樂祭未來(現在也一直在努力)的目標,讓大家認同音樂祭的理念與精神,想參加這樣的Festival而購票支持。

三、扣除六年來籌備2013野台開唱的人事成本,THE WALL辦這屆野台還有七位數的虧損,全體籌備人員不含工讀生和專案人員才二十來人(感人啊是說誠品辦活動開店也是這樣!淚),這屆野台他們給自己五十分。

四、明年確定會有野台開唱!

請大家用實際行動支持野台開唱和THE WALL--以及所有創作者、表演者、藝術工作者,文化/文創都根基都在於養成。

謝謝大家~~~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生殖的慾望〉

今年不時想起自己是在父親27歲時出生的,然而在經過幾個月後自己就要28歲了,最近不知為甚麼總有種隱隱的焦慮。當然現在的我想要一個小孩不是件簡單的事,看完《親愛的小孩》後我居然有點明白適婚女子想要小孩的心情,莫名感同身受,對我而言這並非單純的母性或父性,夾雜更多我說不清楚但一碰觸就想掉淚的心情。

身為一個男同性戀者,曾有過一段長達七年多的感情,在性愛角色中多半扮演所謂的「零號」,總是默默地(想)接受對方,男人跟男人談戀愛/做愛不比男人跟女人談戀愛/做愛簡單。近期有一種念頭愈發強烈,不論是自己的身體還是慾望都想更主導些甚麼,掌握些甚麼。剛認識K的時候他25歲,我19歲,七年多來他劈腿、偷吃多次,一開始除了悲憤與不甘之外我納悶非常,「是我無法滿足他嗎?是有多大的慾望?」但我們每次碰面都做,次數累積下來沒有一千總超過五百,為甚麼?更何況我知道他沒膩。

如今我漸漸走到當時K的年紀,而他已經邁入下一個人生階段(倘若以十年為一個單位的話),雖然說K的慾望不會是我的慾望,但我不禁想,自己現在的某些衝動是否有點像他,畢竟他影響我那麼深,如果有小孩,也是上小學一年級了,那麼多的精液在我體內短暫停留又不得不排出,最後甚麼也沒能留下。

我好想問K:「你覺得我能當一個好父親嗎?」既然當不成情人更不是家人,連朋友關係都淡漠,那當哥兒們總可以吧?我知道這畢竟是不可能的,我只是想像,儘管盤算起現實連希望都在嘲笑我,但我因此覺得有點快樂。

K經過我,我模仿/重複起K,想像他進入我的樣子與感覺,有些事終究是徹底改變了,但我無所謂。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遙遙相望、深情凝視的溫柔之路--吉田修一《路》


「這麼一想,便看了看手表。突如其來的午後雷陣雨,讓春香跑進了公車亭的屋簷下。和艾瑞克的約會是五點,若是從前,她應該會先確認時間才對。確認時間,思考該怎麼做。是要淋雨跑到車站呢?還是攔計程車?可是春香卻沒有看時間,而是看了看天空。下意識裡,她已經準備要等這陣雨停了。對,就像旁邊那看起講義的女孩。對,就像在馬路對面一樣在躲雨的台灣人。」

不知曾多次造訪台灣的吉田修一,在遇到台灣夏日慣常的午後雷陣雨時,是否也像他筆下的小說主角一樣下意識地準備等這陣雨停?台灣在日本小說家的眼中,帶著異鄉的距離與美麗,台灣的俗常風景在《路》這本小說中鋪展開來,遍地散發珠玉般的光澤,牽動台日間三個世代、四組人物交織糾纏的情感,旅人心中的他鄉並非真的是故鄉,就像小說中這無比動人的一句--「從相遇的那天起,我們一點一點地遠離,也一點一點地靠近。」

吉田修一對世俗男女的感情描繪向來深刻,久別重逢並非煽情指向愛情的命運之路,更多的是想當初的猶豫,已是人非,不是當時的自己了--「如果他每走近一步,九年的歲月就縮短一點,那該有多好?」奠基在過往想要得不到、欲見不能的壓抑情感上的,或許已昇華為對現下緣份的珍惜,各式各樣的感情都將隨著時間遷移與累積,沒能被歲月風化的就收束成一段又一段美好的回憶。

在諸事多變的島國之秋靜靜讀著《路》,明明身在台灣,卻鄉愁滿溢。輕閉雙眼,吉田修一描述台灣的字句緩緩在腦海浮現--

「台北這個城市,一到晚上,街上的味道就會有所不同。也許是摩托車和汽車的噪音減少了,讓行道樹多了活力,整個城市好像被森林包圍起來似的。其實,像仁愛路和敦化北路這樣的大馬路,不像是在路上種了行道樹,倒像是路開在行道樹中間,綠意盎然。一到晚上,在大都會的霓虹燈照映下,就會浮現出幻想般的南國森林景象。」

「本想直接回公寓的,但春香彷彿受到晚風的吸引,在街上閒晃了一會兒,便走到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書店。時間已經超過十點了,但因為是星期五,書店所在的那棟大樓四周很熱鬧,年輕人在地面上攤開一條布,放上衣服或飾品,擺起了即席的地攤。熱帶之夜,受到晚風的吸引悠然離開房間的,顯然不是只有春香。」

「漆黑的紗帽山在眼前巍然聳立,自山腳蜿蜒而上的路彷彿綑住整座山,朝山頂延伸而去,等距設置的橘色路燈自茂密的南國樹叢內側散發著光芒。」

謝謝你如此張開雙手擁抱台灣,寫出了一條跨越時代與國界,遙遙相望、深情凝視的溫柔之路。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從來都不是過眼雲煙--Cicada《邊境消逝》


有時覺得自己受困於城中,為工作忙碌,為生活奔波,為新聞報導中頻頻出現的壞消息發愁。突然忘了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是一座美麗的島嶼,隨著一件又一件以經濟發展為名的開發案逐漸改變島嶼的地景,許多兒時看過的風景已不復存在,我不知人們是否從此富足安康,但當飛鳥掠過天邊,希望牠們還能停下來--求求你們停下來好不好?如果這裡還有平靜的沼澤得以棲身,倘若邊境不曾消逝,我們是否可以聽見更美的聲音自島嶼揚起,在風中飄散,而不必再用詩歌思念,以樂音憑弔--像是這一張為臺灣土地譜寫的音樂專輯,連哀傷都如此清晰,喚醒所有歷歷在目的美好、對土地的關愛與虔誠,我記得……從來都不是過眼雲煙。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Formoz Festival 2013 - Mercury Rev.

Photo by boygirlin

這裡沒有純粹的悲傷,但我們可以探索快樂的極限,Mercury Rev. 再多給我一些快樂,再給我更多的你。今夜我們錯過世間的悲傷,飛機從空中呼嘯而過,你告訴我快樂沒有盡頭,大麻若在我的國家合法,這社會是否能因此少一點痛苦與暴力。Mercury Rev. ,讓我成為你的俘虜,用音樂抵擋時代的崩壞,用汗水超度時間的破碎,用顫抖原諒所有愛的遺憾。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誠品松菸】GRAND OPENING


今天離開松菸前看了一下業績,還來不及歡呼就開始擔心別的事情,接下來幾天的開幕活動勢必得面臨更多的人潮,很明顯今天的信義店顯得有些冷清,但換個角度想同事正好可以趁機喘口氣。況且接下來大人的科學將首度來台辦展,成功的話,信義店和松菸店的人潮將並駕齊驅--

或許是因為現場人太多,聽到的遊逛心得多半是感覺書不多,但又很難解釋書店不過是商場的一個專櫃,商場也只是這棟大樓的房客,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很高,但人們對我們的期望更高,也是理所當然。

等開幕熱潮漸漸過去,當人們能靜靜佇足在這家書店裏時,或許會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在時間的累積,同事細心的經營和操作下,這家書店會慢慢長成屬於自己的樣子,跟它的名字一樣美麗--

但這還不夠。

一家書店最美的風景終究是人。明天,後天,大後天,下週,下一個月,明年,未來每一天的白晝與黑夜,我都衷心期盼、誠摯邀請你們前來成為誠品書店松菸店最美的風景。

誠品書店松菸店


誠品松菸開幕紀念

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誠品松菸】開幕倒數最後一天

因為15日才算正式開幕,所以最煽情的一定要留到最後。我的公司其實一點都不完美,裏面常有很多令人厭惡齒冷的眉眉角角嗯嗯哼哼(更多的時候是覺得無奈和莫名其妙),但當今夜吃完晚餐後(在此之前先衝回信義瘋狂把宣傳明天會員日的酷卡放到架上--每次都要在最後一刻前才到店是怎樣)我慢慢走回松菸,看見燈火通明的大樓時我知道,裏面所有人拼足全力只為了一件事--我們要呈現最完美的一切在客人前,不允許有任何一丁點疏漏馬虎,哪怕我們永遠只不過是在前往「完美」的半路上,而且離目標非常非常遙遠,但我真的很榮幸能和這些人一起走在(或許)同一條路上。

集結敦南、信義、松菸三店無數主管和同事,嘔心瀝血之誠品書店最新店型:誠品書店松菸店誠品音樂黑膠館living project by the eslite,明天誠摯邀請所有誠品會員朋友與我們一同共享新店誕生的喜悅與感動,探索俗常煩瑣生活中無限美好的可能。

我們明天見。

誠品書店松菸店【NEWSSTAND】
誠品書店松菸店【FORUM】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秘密讀者

某年有一位許久未見新作出版的小說家推出了全新長篇小說,大家期待非常,因為他初試啼聲的前作一鳴驚人。我看完了他的新長篇小說,腦海中浮現的卻全是他一鳴驚人的那本,聽聞最近要出十週年紀念版,我不禁想起電影《客製化女神》的情節--如果封面很美我還是會買帳,因為這本真的是值得珍藏、百看不厭的經典。

當年底國藝會藝評台有篇得到首獎的評論罵透了這位小說家的新作,引發小說家本人極大的反彈,在臉書上與評論者隔岸交火,藏不住的情緒掩蓋了本該就評論而評論的理智,然後從旁又冒出不知哪來的文壇大老們拼命安撫,指責較為年輕的評論者小輩有眼無珠,放肆!

如果當一個人誠實,拒絕成為謊言和假話的同謀,不幸引來關注,招致敵意,後續的種種紛擾簡直令人厭煩。一位讀者看了某本書後說出他真實的想法,在這個台灣人很善良人人都該說好話的時代裡,一定會引來很多不必要的誤會!

當所有新書的書腰上都列滿了推薦人名,我實在不知道這樣做對於那本書的銷售幫助有多大,因為那個某某某誰誰誰的名字幾乎在每本新書的書腰上都看得到,但這些書真的全部都好到值得他掛名推薦嗎?

不要把讀者當傻瓜,尤其是認真的讀者。

我對掛名推薦背後的運作邏輯完全不感興趣,一本書到我手中,誰誰誰掛名推薦完全不在我判斷這本書市場反應的根據之內,內容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當然,出類拔萃的封面設計可以讓一本書成為書房內的美麗裝飾品也是很好)。

當新書上市,所有雜誌書評版面充斥讚美之辭時,一篇毛尖對余華新作《第七天》毫不留情的批評反而引起我對《第七天》的閱讀慾望,就像大家看完「宇宙囧片王」就會想看《天機.富春山居圖》這部電影究竟有多神奇(或是《小時代》)--這其中一定有甚麼問題,台灣人不是都很善良嗎,我怎麼反而都被負評吸引?

或許是這樣,所以我們需要一本引誘人誠實的文學書評誌--

「我們已經不是能夠期待整個世界都『對』的天真年紀了,但我們也還沒有到能夠容忍所有事情都不對的地步,這就是我們現在這本小小的《秘密讀者》創辦的理由。2013年的9月20日,我們將發行第一期免費的試刊號。如果你願意,歡迎你一起加入我們。在這裡,所有的人都一樣是沒有名字的秘密讀者,只有文章的觀點可以代表那一篇文章。我們可以一起讀一點你正想著要讀的書,也可以一起來聊聊你讀過的那些書--極端厭惡或極端喜愛的。我們期待所有尖銳的、正面撞擊的評論,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缺乏對其他寫作者的同情心,而是因為我們相信,唯有對一部爛作品能有真正的憤怒,才會對一部好作品能有真正的熱愛。對一個作家最好的敬意是讀他/她,想他/她,評價他/她;而不是欺騙他/她。」

歡迎大家加入《秘密讀者》。或讀或寫,所有的秘密都來自於誠實。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殘虐記

我們其實根本無法自許為文明社會,「沒當過兵就不是男人」的陳腐觀念還停留在社會多數上一輩的價值觀裏,那不是他們的問題。我永遠記得當初要求提出免役時,受到最大的阻撓與壓力是來自於雙親,我不怪他們,我只是比較想活下來,即使付出被送進精神病院的代價並再一次遭受尊嚴的折損,即使我覺得根本沒有人應該付出這樣的代價去交換自己的自由與性命。

陳栢青說:「怎麼理解團體生活?我首先想到的,是殘虐。」

當兵是一場文明的殘虐記。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忘記並非全是壞事--岡野雄一《去看小洋蔥媽媽》


如果有一天自己忘記所有愛過的人,忘記所有悲傷的心情,忘記所有遺憾與悔恨,忘記春秋冬夏,忘記昨天,忘記現在,忘記人世紛擾、離合悲歡,忘記寂寞怨懟,忘記眼前照顧自己的這個人……

岡野雄一在《去看小洋蔥媽媽》中說:「沒關係。只要還活著,什麼都忘記了也沒關係。」

這是我今年看過最溫柔的一句話。

岡野雄一於1950年出生於長崎,二十歲時獨自前往東京闖蕩,工作、結婚生子。四十歲時面臨人生的轉折,帶著孩子回到故鄉長崎,與父母同住。岡野雄一的媽媽在爸爸過世那年開始出現失智症的症狀,情況日趨嚴重後住進老人養護中心,過著安穩的日子。岡野雄一趁著工作的空檔,一個禮拜會去看望她兩三次。遺傳到他媽媽三枝女士的體型,加上光禿禿的頭,取了「小洋蔥」的筆名。

《去看小洋蔥媽媽》描寫著三枝女士罹患失智症的點點滴滴,岡野雄一以笑中帶淚的筆觸把自己和「一點一滴慢慢忘記」的母親的日常生活畫成漫畫,藉由母親的話語拼湊想像出孩子所不知道的母親的悲喜人生,充滿了身為一個兒子對母親的深情摯愛。

岡野雄一和母親在散步的途中,遇到迎面而來推著嬰兒車的年輕媽媽,失智的母親開心地和車中的嬰兒打招呼:「你好!」--兩個生命交會,然後又擦身而過。卸下人生重擔的笑臉,和還不知人生重擔的笑臉,竟然如此相像。很快就是春天了!

「雄一啊,剛剛你爸來看我了。」

『老媽妳在胡說什麼呀!爸早就死了。』

「我變癡呆之後,你爸就常來看我。我說呀,變癡呆也不都是壞事嘛。」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因為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



萬芳在《收信快樂》中說:「你知道嗎?我花了一輩子學一件事,擁有就是失去的開始,但終究我還是學不會」

人生彷彿是一段練習失去與放手的旅程。我其實沒有那麼豁達,真的沒有,就像面對各式各樣大大小小或長或短的分離,我從沒有真正習慣與接受過,「不要說再見好嗎?」--但那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因為明明知道會失去你,就從此不再喜歡你;不可能因為害怕自己受傷難過,就從此不再真心去愛。

終究我還是學不會,我還是學不會。

「如果我不曾擁有,那我也就沒什麼好失去的了。」

但能擁有過那些當下,能和自己喜歡的人靜靜地走過一段路,吃過一頓飯,哪怕擁有的實在不多,而人生太短,但我仍會想珍惜,至少回過頭來,我能告訴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說:「我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
 
但終究我還是學不會,學不會因為害怕失去,就寧可不曾擁有,我做不到啊。

我寧願對自己殘忍,也想對世界溫柔,我是不是很傻?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六四x二十四-從平反到究責

夏夜的微風吹拂在廣場上,聚集在廣場上的人們不只紀念、憑弔自由的象徵,更持續叩問、追求、爭取自由的實質意義。聽聞台北和北京的天空在今天不約而同下起冰雹,六月突如其來的夏之雪是否為了呼應今晚在香港維園的燭光?

雨如淚落下。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仍舊深陷囹圄,其妻劉霞依然被軟禁,他們聽得見世界各地人們的聲音,感受得到此刻夏夜清涼的微風嗎?

在這世界上我們還有一位正被囚禁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還有千千萬萬位反抗極權,爭取自由,卻因此失去自由之人--他們都是和我們一樣的人……以及那些仍然無法被知曉的無名亡魂。

沒有人可以因此宣稱自己是真正自由的。

所以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不能遺忘,因為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時代……我們的未來。

胡佳聲援釋放劉曉波、停止監禁劉霞影片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不要遺忘:六四〉

 

前陣子花了一點時間慢慢看完FRONTLINE拍攝的紀錄片《The Tank Man》(2006),這部紀錄片以一張震撼全世界的歷史照片為主軸,概要講述1989年六四事件的經過、其後二十年來中國的發展,和中國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最後再回扣到「The Tank Man」這張照片和六四事件--一個人(象徵了天安門廣場上的所有人,所有懷抱良知與勇氣向無情的國家機器挑戰的人)所展現的精神,如何改變時代和世界的局面。

「他的一個舉動為這個世界重塑了勇氣的象徵」,雖然中共當局封鎖所有與「The Tank Man」相關的消息,但他無畏的舉動對九零年代東歐諸國的革命運動帶來極大的影響,間接促成東歐鐵幕的瓦解。

1989年的時候我三歲,自然是不知道六四事件,但對現在約莫四、五十歲的中壯年而言,這件事似乎是影響深遠。我很慶幸在六年的中學時光中都遇到很好的歷史老師,我在國中時為了做歷史報告,認真看完了一本有關二二八事件的專書,受到不小的震動,所以現在看到六四事件會先想起二二八事件,畢竟是在自己出生長大的土地上發生的事,有比較強烈且深刻的情感投射與連結。

各界對六四的平反與抗爭還在繼續,而又有多少被精心刻意掩蓋的真相是我們仍不知曉的,就像國中時期我鑽研過二二八事件,但直到現在,我始終懷疑仍有我無法拾掇的歷史記憶的碎片被人不動聲色,悄悄地藏匿起來(雖然我國政府在這方面極有可能故態復萌,進而變本加厲大張旗鼓……我們必須關注智財局接下來預計要做的事,而六四事件的真相從來都是由事件外部的人傳遞開來,驚動世界。在國外的新聞媒體上看見自己國內新聞媒體都未報導的新聞事件是真正悲涼的)。

隨著「六四」紀念日逼近,最近看到有人說要遺忘、放下歷史的傷痛,我覺得這非常荒謬,無論是二二八還是六四,乃至二戰德國納粹的大屠殺,都仍在轉型正義的漫長艱辛道路上,中共當局甚至不肯承認六四事件,臺灣國民黨政府對二二八事件則抱持不痛不癢的曖昧態度。這些歷史彷彿距離我們很遙遠,說真的我不太會為六四事件傷感,但看到歷史照片上天安門廣場如海浪般的人潮卻令我害怕,實在難以預料這樣龐大的集體意識會將人們帶往何方,會讓歷史走向何處,但至少在那個當下,在強大的制度與渺小的個體之間,人們極欲掙脫極權枷鎖所展現出的自由精神,足以感動所有人。

歷史不可遺忘,只因為我們一有疏忽就容易重複歷史的錯誤,畢竟人類是如此健忘的動物,這是我的歷史老師教給我最重要的事,如此簡單,如此沉重--像葉菊蘭〈不要遺忘〉中說:「鄭南榕自囚期間,他回答我的質問:「那我和竹梅怎麼辦?」他堅定地回答:『接下來就是你們的事了。』我也想說,不要遺忘,因為接下來就是你們的事、你們的時代、你們的國家。」

我們不能遺忘歷史,因為接下來就是我們的未來。

推薦閱讀:
紀錄片《The Tank Man》(在今年六四前夕已無法收看)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親愛的

親愛的:

剛剛躺在床上想起了一些事,再也無法說服自己現在是快樂的,於是我開始坐在書桌前寫信,寫著寫著心也漸漸靜了下來,時而抬頭看看臉書卻看見你的消息。

我明白你的傷痛與難過的眼淚不是三言兩語的安慰得以撫平。親愛的,雖然我跟他只有一面之緣,但已感覺他是非常非常好的人。兩個很好的人無法繼續在一起了,雖然不免遺憾,但我仍然想祝福你們的未來,儘管我無法為你或他的幸福預言。‧

親愛的,我始終相信你是值得被愛,至死都相信,雖然你可能已經不再相信了,已經太累了……我也只能祈禱時間緩和你的傷痛,然後會有一個人看到你哭會幫你擦去眼淚,自己也跟著掉淚。

親愛的,請原諒我的樂觀,請原諒我寫的這些可能根本安慰不了你甚麼。請原諒我對感情的無奈仍然了解得太少。

洪荒三疊


「我在寫這個專欄(三少四壯集)的時候希望能寫有關台東的事,這個住在我身體裏的小城。在看了楊牧寫的《山海風雨》後,頗有所感,做為一個台東的孩子,我收拾過往的回憶把它寫下。」--柯裕棻
                                                                                          


















「任何事都可虛構,除了新聞外,但不幸我們的新聞似乎多半是虛構的。」
關於散文能否虛構,柯裕棻說,我為我寫的東西負責,以不傷害任何人為原則。她絕對贊成散文可以虛構,尤其在文學獎場域裡,文學獎評審的道德不該是去揣測文中人是否即為作者--假設他寫的是原住民議題,文學獎評審不應該去想他是否為原住民,而是去看他在寫這個議題時有無破綻,是否合乎情理?柯裕棻說,自己在當文學獎評審時,若有其他評審提出「文中的我是否即為寫作者本身」時,她會立刻要求停止這樣的討論,因為毫無意義,這也不是文學獎評審該做的事。

「如果我接到文學獎評審問我是否為愛滋患者的電話,我一定立刻掛掉!不光是文學獎評審,任何人都不該問他人這樣的問題。」

在文學獎中是最允許「虛構」這件事了,因為你只需要面對文學獎評審,但當你決定要將這些文章集結出版成書時,面對的卻是廣大的讀者,面臨的是他們更嚴格的道德檢視。今天一本書賣三百元,可能是一位學生在麥當勞打工三小時的時薪,他們買你的書自然會對你有更嚴格的道德檢視,除非寫作者能有自恃自己寫作技巧極好的自信,但他們為甚麼要買這個,如何能被你說服?這或許就是黃錦樹文章中提及的「真誠」,「真誠」和「真實」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但很多人在這個議題上把它混淆了。

「假設朱自清〈背影〉裡的橘子其實不是橘子而是香蕉,我們會因為這篇文章的真實性折損而就此覺得朱自清這篇文章寫得不好嗎?說不定在這篇文章中橘子的意象更能傳達父愛的溫暖,所以朱自清在〈背影〉裏將香蕉替換成橘子是高明的寫作技巧,這也是所有寫作者都致力在做的事啊!寫作真的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尤其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成書,當自己的名字落在文章旁,那是會跟著自己一輩子的啊,永遠無從否認難以逃避的一件事,這應該是所有寫作者在下筆時就應該想清楚的!」

但到頭來,所有寫作的人最終面對的還是自己--為甚麼這裡要這樣寫,那裡要那樣寫?寫作就是一個不斷質問自己、逼問自己的過程,創作本身不該有任何限制,端看你如何面對自己,做出怎樣的選擇。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歷時18年,福音戰士漫畫最終章完結!


早忘記當時為甚麼那麼著迷於《新世紀福音戰士》,彷彿是這些14歲的少年少女們回應了潛伏在廣大的同代人心中難以言語的孤寂--

總以為自己藏得很好,但在看《新世紀福音戰士》時只聽見甚麼破裂的聲音,像是明日香的怒吼、逞強與驕傲;真嗣畏縮地逃避一切責任又回來,誰給他的勇氣?零的一句「謝謝」?美里的包容像海--我們只是想要有人愛,伸出手來有一個人能回應我,知道他懂我,像初號機突然覺醒如天啟,我們害怕世界恐懼世界憎惡世界卻不得不愛。不知道是該毀滅自己還是毀滅世界。

青春期就這樣過了,有人回應你了嗎?

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雙城遺事


禮拜六的午夜我一邊喝著Jack Daniel's Tennessee Whiskey & COLA一邊想著到底要不要說這件事,今天一直在寫跟張惠菁相關的事完全是壓抑許久的結果(這件事我早有在Plurk上碎唸過,但那畢竟不是一個我公開發表言論的平台)。《雙城通訊》出版至今已一個多月,但限量版套書在四月底五月初早已斷書,想要再進都是沒有的(一種想賣沒得賣的傷痛)。這件事我不過問誰的是非對錯,不議論立場與價值觀。我明白有時候你卡在那個立場和位置上所能做出的選擇非常非常少,包括掙脫和突破的選擇,於是難。是通路惡鬥也好,是出版社和通路談判破裂也罷,是其中更多我不知道的原因細節也無所謂,我只是在想,究竟為了甚麼,我們究竟是為了甚麼在做這件事,在商言商利益交換的前提要件之下,我更在乎的是其中被犧牲掉的可能性--有沒有更好的達成雙贏局面的可能--真的幾乎以為張惠菁不會也不可能再有新作集結發表了,但面對這件事我可以當沉默的共謀,反正這行當裏多的是這樣的事,我們用理想換取現實的經驗,論斤秤兩地討價還價,閉上一隻眼只為了讓另一隻眼還有睜開的機會。我不想徹底妥協,但我最消極的抵抗也只是召喚過去所有我跟張惠菁相關的情感記憶,再一次告訴自己,不要遺忘這些,不要被現實與無奈麻痺到連這些都會遺忘。

長路漫漫,我還希望能照看著我的同代人一路走下去,但願這會是我歷經道德掙扎,選擇折衷的代價-- 

(還有最無辜的向來不是讀者就是作者)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重複的冥王星

彼時友人說,張惠菁在英國博士沒念完匆匆回台,是為了卡故宮的職位,她的老師杜正勝召她回來。我默默聽著,不作聲,當時的年紀太輕,對此事實在沒有甚麼感想,連具體的想像都沒有。

數年後故宮案登上新聞版面,看到張惠菁清麗卻略顯憔悴的身影出現在電視螢幕中,不禁憶起此事,我仍是沒有判斷,但明白這要交給時間,讓流言只是流言,不從自己心中經過。

後來我連張惠菁無罪的消息都不知道,直到看她又有了新作,往事才在心頭緩緩浮現,已經是過去的事了,我們又被時間推著往前走,等著面對新的流言。


我的書櫃裏幾乎沒有重複的書,如果說我有甚麼自鳴得意的過人之處,莫過於自己買的書全部看過全都記得,唯一的例外是張惠菁的《給冥王星》。

某年生日,和自己考上同所大學的國中同學送我這本書當禮物,當我把書從袋子裏拿出來時,她還怯怯地問:「一直很擔心你已經買了。」我向來真話實說:「我已經買了也看完了。」她當下氣得大罵下次再也不買書送我了,指責我買那麼多書幹嘛!

我笑說就把重複的那一本賣給二手書店--但此事終究沒有發生,兩本《給冥王星》並排在我書櫃的一隅裏,紀念我們難得的友情、珍貴的默契。

從《你不相信的事》到《雙城通訊》

 

第一次看張惠菁的書,第一次知道張惠菁這位作家是在一場讀書會上。中學時代念私立學校升學班的緣故,我課外讀物看得少,多半是下課後、放假時看看漫畫消壓解悶,其他時間全被拿來面對厚厚一疊的課本、參考書和數不完的考卷。考上大學後沒多久,正迷BBS的時候,在KKCity上加入了一個讀書會,不算為了考試目的而加入的讀書會的話,這是我生命中第一個讀書會,至今也是唯一的一個。

那一次讀書會我們讀的是張惠菁《你不相信的事》,講起散文,以前多半是讀周作人、梁實秋、林文月、琦君等人的作品,對於時下散文作品接觸極少。這本書主要是在講父殤,其後類似的主題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劉梓潔《父後七日》、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賴香吟《其後それから》,但《你不相信的事》在我的心中佔有極重的份量,像是一個美好的座標為我們的讀書會留下深深的印記。

我記得,我們是在現今已收店的MO!RELAX多鬆咖啡談這本書。也不知道為甚麼在談這本書之餘,開始講起彼此的人生,那個場域變成樹洞,我們開始交換秘密,這是唯一的一次,自然地講那些不可告人的事,像是壹週刊的化名現身說法,極其認真。有些話在其他場合,即便是說給再信任再熟悉的人聽,他也未必會相信。但在這樣的場合、時刻、人和書--你知道在座的人會相信。

記憶彷彿變得清澈,蒙塵身世與私密情緒被毫無保留地靜靜凝視。以後不會再有了,隨著日子變長、情感加深、關係漸近,有些話就沒辦法再說第二次了,當時的樹洞已被永遠的封閉,像是停留在MO!RELAX多鬆咖啡的時光已是僅能在記憶長河中懷想感傷。

時間從沒有停下,從未放過任何人。有人退伍後出國留學念了博士,現在正奔波於各大專院校間求取教職;有人當了私立名校的國中老師,春風化雨莘莘學子,印象中他大學乃至研究所念了好久好久;有人成了新世代備受矚目的作家,但他當初也沒想過自己會當記者;有人是時下連續劇的編劇,但說起他的人生,可比這些戲更像是戲……我也沒想過自己會變成一個賣書人,還進入我認為最假掰、最做作的書店工作。

從KKCity搬遷到批踢踢,再轉戰至現在的臉書,仍是同樣的一批人,只是我們已經不再聚在一起讀書了,更多的是分享彼此生活的切片,交換情感的雜蕪。誰又決然離開一段關係,進入新的感情;哪個不要臉的賤人又開始打聽誰誰誰的消息,農曆七月都還沒到就陰魂不散;誰又悠悠談起了一段雙城之戀。有時候看到這些人在臉書上突然說起自己最近也在看的一本書、對同樣厭惡的人開罵、轉貼正在聽的一首歌,不必非要告知自己也在場(雖然還是很愛幫他們按讚),不告知的默契很好,即使不知道現在的我們是否已成為當時的我們想成為的人,想長成的模樣,但從這些人身上我至少明白一個不變的道理--張惠菁在新作《雙城通訊》說:「『沒有人是完全孤獨地活在世上』,這是一句老哏,老哏到我們要花上很多時間,才肯真正相信它。」

從《你不相信的事》到《雙城通訊》,我們一直都在相信的路上通訊,當記憶還算數的時候,在臉書上說謊會被警察找去問話的時代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不疾不徐的凝視--巴斯提昂.維衛斯《波麗娜》


《波麗娜》講述一名舞者自幼展現驚人天賦,其後在她舞蹈生涯中面臨的種種現實困境、道德掙扎與人生抉擇。無人知曉當下的選擇會讓自己走往何處,唯有承擔自己的選擇才能在跌跌撞撞的人生路上,舞出自己心中真正想追求的,想拼湊織就的那一窗風景,即便行路再苦再難。

《波麗娜》是一本黑白繪本,線條簡潔,文字凝鍊,所有圖與文字的編排都帶著詩意的留白。舞蹈是一門無需語言的藝術,像是波麗娜的啟蒙恩師邦喬斯基教授說:「觀眾眼裡應該只看得到您想傳達的情感,沒有別的。」在追求極致藝術的過程中,波麗娜無可避免遇到人生的關卡,像是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說的那句話:「我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個藝術家」,即便天資縱橫,在藝術和人生之前也有徬徨時,「在舞蹈這門藝術裡,既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波麗娜選擇的是一條註定孤獨的路,迂迴曲折,萬轉千迴。但其中的喜樂甘苦都是自己最美的收穫,也唯有與自己產生共鳴的靈魂能懂。

波麗娜在自己的舞蹈事業闖出一翻天地後返鄉,昔日同窗阿列克謝向她吐露過往情意,但他在波麗娜飯店房門前遲疑了:「這……我有個交往了一年的女朋友……我不能這樣……這太複雜了……為什麼事情一定要這麼複雜?!」

『這並不複雜。舞蹈才是複雜的,至於這種事,很單純。沒有比這個更單純的了。如果你沒感覺,就回家去找你的女朋友。要不,你可以留下來。』讓人不禁想起奧斯卡.王爾德:「藝術並不模倣人生,只有人生模倣藝術。」阿列克謝終是沒有留下。

波麗娜回去找邦喬斯基教授,在他現在年幼的學生們面前與他共舞。一年後,她在巴黎的住處收到邦喬斯基教授寄來的光碟,裏面珍藏著他們倆一起練舞的影像,最好的時光。

「像這樣,感覺這個高度。」

「您必須伸展開來,波麗娜。您的身體必須超越一切,而眼神投向遠方。」

「無論拉得再高,如果少了不疾不徐的凝視,仍是白費。所以當您在高處時,不要急。」

「眼神,波麗娜!」

「凝視!」

《波麗娜》這本繪本彷彿是對舞蹈、藝術乃至人生最深情的凝視--有時候,我們會感受到周遭一切全都靜默下來,連心跳聲都顯得清澈,所有留白都充滿著最好的意義,生命中難得的魔幻時刻。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有人持續在問公理與正義的問題


勞委會門口站著警察,裡面也是。關廠工人們在勞委會門口左側搭帳蓬絕食,來往勞委會辦公、辦事的人們進進出出,不知道在他們眼中,對這樣日常風景的變色有甚麼想法,還是日常只存在於他們來往的那條路上。

沒有主流媒體關注。

我站在帳蓬的對側不忍久看,無法想像裏頭人們的心情,也無法揣測坐在勞委會辦公室裏的,轉身靜靜看著立板上黑白照片與文字的敘述,一則又一則,旁觀他人之痛苦,但其實也是自己的。人該如何才能不受困於立場的兩難、現實的挑戰、人世的涼薄?這裡有人持續在問公理與正義的問題,以堅決卻不斷被耗損的意志、愈來愈衰弱的軀體,他們辛苦了一輩子,到頭來仍是被輕易地辜負與背棄,在人生的末路他們勉力為世間點起微弱的火光,惘惘的威脅在逼近--

下班時間到了,勞委會拉下鐵門,人們藉著夜色匆匆離去,沒多看一眼。

行政院前秘書長林益世貪污6300萬元,一審輕判7年4月;王銘宏搶檳榔攤1500元,重判七年二月。今天是媽祖的生日,有人持續在問公理與正義的問題,你聽見了嗎?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關於家--山田洋次《東京家族》


《東京家族》棉裡藏針地講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撇開刻意與時代接合的某些台詞不談(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太會那樣談時代的巨變,尤其是和家人的相處間,就算提及也是用一種很遠、很不著邊際的方式輕輕觸碰--當下的生活憂煩遠在時代命運之上),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情緒」,和家人相處的種種情感流動有些時候還真是那麼誇張,有些時候就是那麼淡漠,在人情世故的歷練下,你會知道何時該有甚麼表情,該說甚麼話,「家」其實也是表演的前台,真心真情都在話中有話,甚至是相視無語的靜默中。我們彼此都為生活折騰,被時間一點一滴消磨,當我們一起承受相同的苦難悲傷時,還能吵架再彼此道歉,雖無法真心釋懷,家人間的成見和芥蒂常是最深,但我們可以不說愛而他們一直都在,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在現世的地獄裏,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孤單。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2013年4月23日星期二

電話中的人說著情感的不明白
旁邊的人說著生活的困頓
前方的人彆扭地說將這些寫下
是猶豫、複雜與艱難
臉書上,身在他方的人說
「在無法觸及我們所想保護的地方,唱歌,談笑,流淚。」
我遲疑不按下讚,它不能
成為已讀的句點,而是
人民之淚、記憶之傷、歷史最
深沉不眠的痛

在詩人的忌日中,我們閱讀
生活的悲愴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記憶之傷


一邊餟飲著紅酒,一邊緩慢閱讀《不安全的慾望》,在微醺之際、酒精的催化下,葉佳怡清冷的文字直抵記憶的幽暗處,讓人無所遁逃--

「如果說每個城市人共享了城中的食物記憶,愛情中的食物便是唯一最私密的記憶資產。說到愛情與食物的關係,我總喜歡分成兩種:換了情人就要換掉所有餐廳的人,又或者無論哪位情人都要帶去同樣餐廳的人。在我看來,習慣換掉餐廳的人重視愛情,習慣不換餐廳的人重視自己。因為換餐廳的人希望在每次共有進食的當下保有純粹的體驗,即便都是從匱缺到飽足,每次都仍是獨一無二的體驗;不換餐廳的人卻希望在每次食慾完成的當下看見自己的生命史、自己的愛情史、自己身上那由片片愛意鑲嵌而成的多重稜鏡,他不願意自己因為時間的前進有些許脫落。」

我重複看了這段文字好幾遍,怔了許久,想起那些曾在自己生命中留下記憶痕跡的戀人們--從小習慣在家吃飯的緣故,與戀人在外面餐廳用餐時,鮮少有自己的主見。那些餐廳他們都熟悉,一方面是他們總想帶我去吃他們覺得好吃的東西,人之常情。有時被新戀人帶去舊戀人愛去的餐廳,坐定位,打開菜單,點的菜色仍是以前自己常點、愛吃的,習慣了。吃著以前常吃的菜色,在談笑間彷彿又看見他,但心裡明白已是另一個人的體溫,物是人非。我想起他,但並不想念他,突然覺得莫名難過。記憶從此被劃上一道又深又細的傷口,等著再次被召喚時,隱隱作痛。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一本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小即是美》共讀計畫系列講座:核能、產業政策和我們的未來】


彭明輝教授在【一本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小即是美》共讀計畫系列講座:核能、產業政策和我們的未來】講座中直言,唯有電價反映成本,產業競爭力才會提升,但我們政府的政策一直是「怕老闆賺得不夠多」--就算人民已經22K、過勞死、無薪假、非典型……還是不夠,最後我們只好『斷然處置』(註1)。政府對老闆們太好,致使企業喪失競爭力,因為老闆們光靠賺自己員工的錢、極低廉的電費和政府補貼就賺到翻,完全不思長進,所以造成人才逐漸流失,產業無法升級。

現在臺灣的產業技術仍是美國十年前產業技術的水準,在全球能源危機(和因能源危機造成的糧食危機)下,臺灣傳統製造業(鋼鐵、化工、半導體)註定要萎縮,但我們還在發展製造業而不發展服務業,仍舊用過去的思維和經驗去預測未來,卻不知世界的局勢早已轉變!

大學教授不與本土產業對話,無法幫助本土產業轉型和升級--因為政府的「五年五百億」計劃,他們做的國外研究和論文對臺灣本土毫無幫助!我們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國家,我們根本不需要有核四,甚至是核能!只要產業能轉型成功,讓「電價真正反映成本」,二十年後我們的用電量會跟今日一樣,甚至更少。

過去六年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在批判新自由主義導致的分配問題,而我國的經濟學家因為自身價值觀的偏差,完全避談這個問題(《小即是美》的作者修馬克是西方經濟學家中第一個針對分配問題提出批判思想的人),讓政府扭曲「電價反映成本」的事實,只恐嚇人民若不發展核能,會面臨負擔高昂電費的局面,但其實民間用電反映的是人民的收入,政府誤以為核能發電便宜,產業才有競爭力,根本大錯特錯!

核能發電便宜是因為台電完全迴避核四的風險成本,低估核電廠除役成本、核廢料處理成本,政府不幫人民的身家性命保險--如果世界上有一家保險公司願意為臺灣人民保核災險,我們一年要付出的保費大概可以抵十年火力發電的電費(外加碳捕捉技術的費用)!

臺灣政府從不對人民說真話,都只說部分事實,台電現在對外宣稱核電廠發生意外時的『斷然處置』,其實是製造一個三浬島事件來阻止福島事件的發生。全世界首都百公里方圓內有核電廠的國家只有臺灣,而且我們還有三座!彭明輝教授說看過許多網友討論核能的文章,覺得有一句話講得最好、最中肯:「不是核電不好,只是臺灣太小。」只要台電一執行『斷然處置』,臺灣就得遷都,『斷然處置』若中途失敗,發生氫爆,臺灣就得遷島。在福島核災的事件報告中,至今我們仍無法得知事件發生的真正原因,因為無人能進入事發現場。(註2)

彭明輝教授說,一個對人民處處避談、隱瞞事實真相的政府說要對「核四存廢」進行人民公投,這能叫公投嗎?這根本是詐欺!

註1: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誠品二年記〉

4月11日是我進誠品工作的日子。仍是學生的時候,歷經求學的幾個階段,也從沒有這樣記得如此清楚的,像是一個起點與開始。但更可能是公司大樓的保全常換,每當又換了一副新的臉孔時,早上上班進員工出入口前得把員工證拿出來給他看,同時自己又看了一遍員工證上的集團任職日,日覆一日直到他記住我的容貌,想忘都忘不了時,又換了一個人。

兩年的時光更迭,從舊部門轉到新部門;從前勤單位調至後勤單位,星移物換,人事已非。離開了一個人,結束了一段關係,想起年前一同看電視,談星座的。占星師說我的星座來年桃花運強,他由衷為我感到開心;說他的星座來年會懷念舊情,我們相對無語。直到現在我還是常去賣場上晃,有時站定在一本新書前靜靜地看著,深怕它覺得我陌生。以前埋首在書堆裡,成天灰頭土臉的也覺得非常快樂,像是我和他曾擁有過的最好的時光,但是我現在已經很少想起,已經習慣忍著不去關心他的近況。

現世並不真正安穩,歲月從未寧靜,新聞報導傳來的壞消息總是多過好消息,但只是在旁邊看的人,何能明白甚麼叫真正的壞?我的公司持續在展店,新店一家家開,從台中金典、香港銅鑼灣、新北板橋、台北松菸、中國蘇州……對岸傳出H7N9疫情時,我先想到的是營收會受到影響、股票必跌,我們會受到疫情牽連……我對這樣的自己感到有些陌生。現代台灣人熱衷於小日子、小確幸,想緊緊抓住日常微光的心情,隱隱約約間,我竟有種心不甘情不願地明白。

近日南北韓關係緊張,我想起卡薩爾斯說:「一次大戰爆發時我在巴黎,整座城市宛如發了狂。你也許會想,大家應該會對國家所蒙受的恐怖災難有所知覺,可是,不,正好相反,當時有一種狂亂的節慶氣氛。」而現在又有多人盼着戰爭發生,等著受惠和覬覦可能受惠的部分,還有享受置身事外、事不干己的立場?像是頑固堅持非發展核能不可的那群人。

「之後的日日月月,隨著眾多國家一個個被捲進這場可怕的殺戮,你會覺得文明開始倒退。每一種人性價值都被顛覆,暴力受到崇拜,野蠻取代了理性。殺掉最多同類的人是最偉大的英雄!人類所有的創造力,所有的知識、科學和發明,都集中來製造死亡和毀滅。而幾百萬人被屠殺,另幾百萬人無家可歸、挨餓受凍,這是所為何來?」

春日的溫疫尚未消解,其後又有一場更大的溫疫,今年的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天氣善變得像是憎恨我們從未真正認識它。我只能再翻開一本書:《不安全的慾望》,在倦眼逐漸模糊的凝視中,再一次確認自己的初衷。

這個時節的冷冷細雨,為甚麼都飄著惆悵的味道?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喜歡

我喜歡你喜歡我如我喜歡你一樣。
你喜歡我喜歡你如你喜歡我一樣。
我喜歡我喜歡你如你喜歡我一樣。
你喜歡你喜歡我如我喜歡你一樣。

沒有歷史的人

為甚麼還要看如此沉痛的書呢?為了不讓自己忘記心痛的感覺。這島嶼的人民善於遺忘,尤其是遺忘歷史的傷痕,連大夢初醒回首爬梳、省思歷史的傷痛都只有一瞬間,隨即被更吸睛的新聞頭條取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們都是改過自新的好人--沒有歷史的人。

「重提鄭南榕,『不只是懷念、不只是回顧、當然也不是就此罷了』,而是讓我們記得有人如此信守理念,也該覺悟,鄭南榕已遠,剩下來,真的就是我們的事了。」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你是否同意貢寮禁止強震不得海嘯?」


今天一早趕著搭計程車去總公司開會,臨下車前司機遞了一張對折的A4紙給我,請我有空時再看。在路上我漫不經心地打開這張紙,本以為應該是甚麼廣告傳單,打算一到公司就直接丟進資源回收桶--這張紙是影印3月28日自由時報讀者投書的內容「你是否同意貢寮禁止強震不得海嘯?」,司機在文章的一些段落上劃滿了紅線:「這次地震再次提醒,我國絕大部分國土位於地震斷層帶上,大自然威力深不可測,日本福島核災已經給過我們警示,這次地震又再次給了我們警示,警示什麼呢?那就是核電廠既危險又不安全!地震只要大些,核電廠出意外是極有可能的,一旦核電廠發生意外,造成複合式災難的話,將會非常難以收拾。」、「日前江揆也坦承,政府對核廢料的確沒有一個完全的處置方案」……

其實我們的社會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冷漠,仍有許多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關心並守護這塊土地,就像這位無名的計程車司機一樣。我們活著,還有機會能阻止錯誤的決定,創造春暖花開的未來。

謝謝,謝謝你。

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理查.葉慈《幸福大道》


理查.葉慈是善於描寫女性的作家,在小說《幸福大道》(時報文化出版)中,葛萊姆斯姊妹倆面對追求自主的慾望、傳統社會價值觀仍根深柢固影響她們的陰影下,她們心中的掙扎、焦慮和擺盪,都在理查.葉慈細膩憂傷的筆觸下被靜靜地凝視,不同情也不矯情。

《幸福大道》顯然是二戰後美國白人女性面對世局改變的一種生活縮影,葛萊姆斯姊妹倆對自己的幸福懷抱著期待和夢想,選擇與對方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方向,卻都在現實社會中逐漸耗損、曲折與徬徨,最終萬瘡千孔,沒有任何回頭的餘地與機會。但她們並不真正哀怨,這也是《幸福大道》最讓人揪心之處,她們面對自己淒離的人生境遇始終接受,「有一年的時間,她發現用彷彿毫不在乎的態度面對世界,會有一種強烈的痛楚--幾乎稱得上快感。你看我,她會在特別難捱的日子對自己說。你看我:我還活著;我正在面對;我正在控制一切。」 

妹妹艾蜜莉時常說的一句「我懂了」更彷彿是在詰問人生的荒涼,幸福之不可得在於我們從來無法及時明白幸福對自己而言--究竟是甚麼?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無題

在疲倦時閃現一絲想法,說不定生活風雜誌/書籍的盛行在於我們每個人某種程度上都厭倦自己的生活,渴望奔逃出走,旅行的意義不只是離開你,而是離開自己,但從沒有真正離開的可能。

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

閱讀的隱喻--張亦絢《小道消息》


《小道消息》大概是自我有記憶以來,看過最有意思的讀書心得(報告),張亦絢在書中提到「正常情況下,寫書評要針對一本書的要旨說話,要評估讀者所需要的背景輔助,種種考慮下,書評能夠寫的,有很多限制,但是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她在《小道消息》中全然背道而馳,她向讀者揭露她讀過的書--但往往只說對她有意義的部分,然後又跳到令一本看似全然無關的書,在書於書之間,慢慢拼湊屬於她的閱讀地圖,並隱隱勾勒出人生的輪廓。《小道消息》這書名取得極巧,人們可以藉由你有哪些書而認識你可能是個怎樣的人,但並不全面,只能算是一種旁門左道。在看《小道消息》的過程中旁敲側擊張亦絢可能是個怎樣的人,但她其實話從沒講全,點到為止,像是拐個彎跟你說悄悄話,於是彼此歪打正著。書中幾篇都忍不住讓人拍桌大喊:「對!我也是這樣想的,但你居然把它寫出來了!」這是一種對書心有靈犀的共鳴,閱讀最令人神往的過程是活在自己私密的小宇宙中喃喃自語、胡思亂想,接合現實人生經驗、理想與夢想,回顧歷史,編織未來。

《小道消息》是一本會令愛書人讚嘆連連的書,聰明至極,張亦絢的閱讀心得每每切中要害,不囉嗦不煽情,更不會讓你流血流淚,若覺得想笑也會立刻發現某種荒謬,她根本沒講,但懂得的人自然會明白,讓我想起張愛玲說過的一句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像是閱讀的隱喻。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2013.03.09 廢核大遊行


今天是遊行的好天氣。

凱達格蘭大道上擠滿了人群,捷運台大醫院站1號出口因人潮過多進行管制,現場旗幟飄揚,各式各樣的標語醒目鮮明,每一字每一句彷彿都來自於對這土地和生命最深的關懷。綿延的遊行隊伍長得望不見盡頭,男女老少、攜家帶眷、貓貓狗狗,這社會上不同年齡層、各行各業的人在這個堪稱魔幻的時刻齊聚一堂。

在這個自己出生長大的城市裏,我從來沒有看過那麼多的人在大馬路上一起走著、喊著,並肩歌唱著,為了同一件事,走向同一個方向。和友人不斷在路途中驚呼連連,「人好多!人真的好多!」遊行隊伍前進的速度緩慢,但路旁美好的風景讓人心情暢快。許多站在人行道上觀看遊行對伍的人們正在交談,他們開始討論用電、核能,討論我們的環境,遍地開花似的。在走走停停的過程中不免覺得身體疲憊,但不斷聽到的這些話讓我開心地快要掉下淚來。

在討論核能的聲浪中,此時此地的人們以自己的聲音與力量,讓這個島嶼從長久以來政黨對立的僵化思維中突圍--「我是人,我反核」,每個人都有權追求自己的幸福,並守護心愛之人和下一代的平安靜好。我們雖然還有四座核電廠和核廢料,更遠些是能源和環境問題……今天的遊行不會是句點,未來的艱辛還盼此時此地的人們持續齊心協力,攜手同行,但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到。雖然今天我身處北部,但中部、南部、東部傳回的遊行消息同樣令人雀躍激昂,這個島嶼的人民展現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他們會努力讓這個島嶼永遠美麗且生機盎然。

因為我知道,我們是多麼愛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土地、我們的福爾摩沙--臺灣。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唐小宇春節推薦書單.Day 7



澀川春海開創了日本曆法的新局面,現代人提起日本的江戶時代總是先想起武士道精神掀起的浪潮,寫江戶武士的「時代小說」向來與「社會派推理小說」在日本並駕齊驅、同時風行。而以江戶時代為背景的《天地明察》主角澀川春海卻並非武士,身為棋士的他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背負眾人的期許與重視,在改曆的過程中不畏失敗,最終得到等同於武士的待遇和地位(但這並非他最初所追求的目標)。

這是一部沒有戰爭、沒有驚心動魄的格鬥場面、沒有心機算盡的官場惡鬥較勁,只有一個人憑著「堅定的意志」,以上天為對手,淋漓盡致描述學習樂趣和求知欲望的熱血小說!相信許多厭惡/懼怕數學和算術的人看了也會為澀川春海投注一生的熱情而動容。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在眾人重拾返回職場和學校的心情時,不妨看看《天地明察》,有些被現實環境磨損得快要消卻的理想與憧憬,在《天地明察》中仍曖曖含光,宛若天上星辰。

〈溫柔〉

以前還沒甚麼經濟能力的時候,對這些地方的廣告與討論總只是看看,關於那些討論中檯面上下的差異與說法,從沒起心動念想真正去親身確認過。

幾年過去,當所有初衷都不純粹之後,當所有念頭都開始並不真正單純,某一天上網瀏覽來觀望去,選了一家看起來環境乾淨整潔的,但仍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傳臉書訊息問友人,選擇那位師傅好啊諸如此般的徘徊猶疑,於是播了通電話過去,預約日期、時間與師傅,就這樣定了。

因為友人的關係,對這位師傅(R)的性情、背景先有了些認識,所以心情不至於那麼忐忑,但仍有說不分明的情緒在心口上繞著。

「來這,是為了甚麼?」

有時非常恨自己的個性,不管做甚麼事都非得安上一個清堅決絕的明目說詞,還不是說給別人聽,從來都是為了說服自己。

因為沒有過去的經驗,也還沒有比較的對象,R的技巧是好還是不好,全憑初次體驗的個人感受。如果說好的按摩師傅都擁有一雙愛神之手,我確信R是吃得起這行當的人。我慢慢懂得為何有人會眷戀、流連忘返於這些雙手底下,如果這世界上有種溫柔非得以這種方式向你我細細施展與揭露,我會是願意走向它的其中一人--懂得他人的寂寞,開始明白自己的。

時而柔情、時而挑逗、時而戲謔、時而歡愉,過程中穿插著迂迂迴迴的試探愛撫,我把身體交給R,他的雙手、身體按壓在我身上的感覺如同他的言談讓我產生的感覺,像極一場愛的迷藏,明白現實到底,最終不過是為求賓主盡歡的一場交易。但還是會,只要一個人不至於忘情以至於無情;還是會想,其中有幾分是假,幾分是真?

第二次去的時候我跟R討著要熱茶喝,他說是要鐵觀音、日月潭阿薩姆紅茶、紅玉還是梨山茶,他絲毫不介懷地說出這些茶包的成本。我直乎不可思議,他說他們公司是怪,但反正都是要給客人喝。

一路鬥嘴到正面油壓時,語氣輕鬆閒然的R說時間差不多了,有需要特別加強的地方嗎?還是需要其他特殊服務?我突然靜默了,這世上最殘酷,卻也最慈悲的往往是時間,我不能開口的,萬萬不行,我還沒想清楚,或是說二十多年來我不值得一提的人生經驗告訴自己:「有時候,得到同時意味著失去。」

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存著期待,至少在能自己作主的範圍內,可以不必以這樣的方式。將手摸上去時,R說,本以為你是君子。我倔強地說,但也並非小人。都不過是平常人,於是在世間裏浮沉,在愛慾中掙扎,在傷感後流離。

結束沖洗前R說,不必我幫你吧?我說不用,自己試著水溫,想說今天水怎麼熱騰得有些慢……R在幫我擦拭身體時又不禁挑起我身體上的粉刺,我笑說可能強迫症又犯了,著裝時他又開始嫌我的內褲穿太高腰、這牌子的內褲不適合我,如同挑剔我的髮型一般……

「很重要嗎?只有我自己看,在人前最後還不是得脫掉!」邊回嗆邊轉身從包包裡掏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小紅包,「新年快樂!這是禮貌,請收下吧。」

看見R一臉驚愕的模樣令我心滿意足。紅包裏放的是小錢,因為知道師傅辛苦,店家抽成應是多些,總是出門在外賺皮肉錢,其中辛苦不足與外人道,從前就聽聞,現在自己來到這了,不免溫柔。

R直說要送我小禮物,不過都是吃的,但我這麼瘦,多吃些是好。又拿出許多茶包要我帶回去喝,一路跟著我去結帳到走出店門,沒話找話說著,這會是他不知所措的一面嗎?我無從知曉,但我還是會來,還是會……

「新年快樂。」

2013年2月16日 星期六

唐小宇春節推薦書單.Day 6


在書店工作想必是所有愛書人的夢想之一,但豈知在書店這樣的場合所聚集的形形色色人們,常常是超乎想像的!

「什麼樣的小事最能引爆你的地雷?」

這個被po在推特上的問題,激發了愛丁堡二手書店老闆Jen Campbell的靈感,本身也是詩人的她開設了一個部落格,專門蒐集她每天在自家書店中無意間聽到的搞怪對話與引人發噱的荒謬問題。

「請問這裡有簡愛所寫的書嗎?」
「請問《安妮的日記》有出續集嗎?」
「我想要找一本書……好像是六零年代出版的,書名不記得了,封面是藍色的!」
「請問你們有無關於性教育的立體書?」
「請問……這本書可以吃嗎?」

但這本書的目的並非是要批判客人,Jen Campbell說:「和粗魯不尊重書的問題相比,看來愚蠢的問題並不難處理。而在一家書店工作,是我認為最棒的工作了!」

《Weird Things Customers Say in Bookshops》這本書是獻給世界上所有書店和英勇的書店店員們,並感謝我們忠誠的客人們,畢竟沒有他們,我們是無法賣出任何書籍的!

延伸閱讀:


書店的存在,是為了創造出讀者與書相遇的美好時光。

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唐小宇春節推薦書單.Day 5


博客來2012翻譯文學年度之最、誠品書店2012閱讀職人大賞—書店閱讀職人最想【買】首選,一本美到令人嫉妒,對愛純粹到不可思議,卻又讓人感到無窮溫暖和無限溫柔的動人情書。一般人或許會從「一位搖滾巨星的自傳、成名之路」來想像這本書,但實際閱讀過後必然深感失望,這失望來自於相較原先想像的落差,因為這是一本愛的回憶錄,只屬於他們倆,獨一無二,道出愛情所有最浪漫的想像,實現愛情所有最美的可能。

她實踐對他的承諾,以近乎赤裸的誠實淡淡寫出他們的故事,在時代變革、文化典範轉移下以最樸實純粹的心意造夢,堅持理想與自我。他們相遇、相知、相愛、相惜、相守……彼此以煥發才華的靈魂交織出一段現代藝術、文學、音樂史上無比燦爛美好、舉世無雙的愛情故事,書中所記他們往昔日常的點點滴滴,無不散發珍珠般的光芒,那是靈魂至情至性至真的摯愛,所有平凡的瞬間都已成為被銘刻在心的永恆,再動人的情詩都將在他倆的愛情前蒙塵。

祝福史上最不朽的一對戀人,情人節快樂!

「我們要一直在一起。」

延伸閱讀:
                                     

從在一起到逐漸變成單身,對於彼此關係轉變過程中的種種不捨、徘徊、徬徨與猶豫……細細道出了感情中不同面向的困境,但也唯有認清自己的問題與需要,才有迎來樂觀結局的可能。
                                                         

愛情或許也是一場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

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唐小宇春節推薦書單.Day 4



榮獲金球獎三項大獎、八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悲慘世界》無疑是農曆春節闔家觀賞的首選電影,雨果的原著小說深刻揭露與批判了十九世紀法國封建社會的敗壞本質及其產生的種種罪惡,對於窮苦人民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下所遭受的剝削以及殘酷的迫害充分表現了憐憫與同情。《悲慘世界》除了呈現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諸多面相外,對於當時的歷史、文化、政治也有深入細膩的觀照與描寫,但感人深切的仍然是對普世人性的最終關懷:政治不義、經濟不公、生活疾苦,《悲慘世界》電影中段和末尾一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相信是超越時代、種族、性別、階級、貧富,所有人民發自內心的吶喊、悲鳴與企盼。

還記得在農曆春節前夕,全國關廠工人在台鐵臥軌抗爭,官逼民反的《悲慘世界》其實離我們並不真正遙遠,政治不義、經濟不公、生活疾苦……顯然是我們所面臨的時代困境,該是人民一同歌唱的時候了。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你聽見人民的歌聲嗎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他們唱的是憤怒之人的歌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這歌是一群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不願再受奴役的人民之歌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要是你的心跳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跟鼓聲的節拍合而為一時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將有新的生活出現
When tomorrow comes! 
出現在明天

延伸閱讀:

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唐小宇春節推薦書單.Day 3

所謂「小賭怡情,大賭傷心」,過年人人總想試一下自己的手氣(新年的運氣),但這世間就是有輸有贏囉,太在輸贏上計較免不了失了過節的意義(是說這時若黃湯下肚不知還會生出多少是非柳~~~),凡事不要太計較(時間、地點、場合、人物看一下吧),人生,有些事不知道、不在意、不計較也是過得去的(?)

但書還是要看(扶眼鏡)!


但你若真的有一口氣嚥不下去,就像有菜渣卡在牙縫裡怎樣也挖不出來,或像掏不出的耳屎、排不出的宿便,相信《空靈雞湯》會立刻讓你福至心靈、暢意開懷,包準讓你在幾秒鐘之內忘記上一刻的所有耿耿於懷(雖然下一秒可能又想起來了,但能空白幾秒也是美麗低呀)!《空靈雞湯》是一本不看就算啦的勵志書,但成天胯下來挫賽去的宅女小紅在出了《空靈雞湯》後,以高齡之姿成功嫁得好歸宿--難道還有比這更勵志的事嗎?《空靈雞湯》你能不看嗎?

延伸閱讀:


「不要幻想自己的人生會依照書裡寫的,或者那些所謂大師建議的那樣井井有條。混亂是一種常態,你要學會的是與偶然共處。」人生本非易事,在世上我們很少能真正知道自己的方向,更何況是在這資訊爆炸以致泛濫令人焦慮的年代。但慶幸我們還有「個人意見」!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唐小宇春節推薦書單.Day 2

年節時期不是睡到飽,就是吃到撐,若擔心過甜的飲料會對自己的身體額外帶來太大的負擔(是說都不在乎自己吃些甚麼下肚了還會在乎喝些甚麼嗎?),不如來泡壺茶,不僅去油解膩,還兼收提神醒腦之效。



想知道如何沖泡出好喝的紅茶嗎?看了這本書之後才曉得,原來如何讓茶葉在茶壺裏面順暢地對流翻滾、泡茶的水溫(「take the tea pot to the kettle)和時間的拿捏控制是如此重要,是要讓茶葉的美味完全釋放的關鍵!書中除條列式說明泡出好喝紅茶的方法、如何找出自己喜歡的紅茶外,更有可愛的手繪風插圖讓人會心一笑。如果閒暇無事想招來三五好友辦個小茶會,這本書也簡明地告訴你如何辦場簡單優雅的tea party,大家一起放鬆,「享受喝茶的時間」,自在悠閒地度過愉快的時光。享受美味紅茶陪伴的每一天,就從這本書開始!

延伸閱讀:



文山包種茶香氣幽雅、滋味甘醇滑潤;東方美人茶果香怡人、滋味濃厚甘醇,這兩種茶各有其熱衷愛好者,自古以來,台灣茶文化源遠流長,就史地與人文而言,台灣茶葉自有其豐潤美姿佳茗特色。若要探知台灣茶文化的繁茂與精彩,本書是不容錯過的入門指南。

新年快樂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蛇年行大運,財運亨通,嗡嗡嗡!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唐小宇春節推薦書單.Day 1

今年長達九天的春節假期若沒提前出國,又無需輪班(在此向廣大且偉大的服務業朋友們致上最高敬意),更不想跟人在高速公路上塞車比誰時間多,況且手機和電腦螢幕看久也是會累的(請善待自己的靈魂之窗),趁這個好不容易有完整時間的機會(忙碌現代人的時間總被各式各樣龐雜的資訊切分得零碎再零碎),好好看本書吧(最好來誠品書店逛逛,都叫你別盯著電腦和手機螢幕了,快點把博客來的網頁關掉,乖)!



為甚麼那些讓我們深感羞辱的記憶總是揮之不去?明明從沒來過這個地方,腦海中卻浮現似曾相識的風景?努力回想小時候的事,但在某個年紀前的記憶卻總是一片空白,甚麼也想不起來?這世界上真的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天才嗎?失眠跟記憶力太好或許有密切關係……《記憶的風景》除了滿載心理學史上至今對記憶的各種理性研究結果,還招來文學大師們現身說法,記憶啊!記憶!你究竟是真還是假?

延伸閱讀: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大塊文化出版)

「我認為這全在乎一個愛字:你愈鍾愛一段回憶,它便愈加鮮明,愈加奇妙。」--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說吧,記憶》從壓縮的時間中,釋放記憶之所以感人的細節。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納博科夫並沒有把他的記憶說個真正清楚明白,但留下了線索,其後受到感動的必定是那些真正懂得他的讀者。


朱利安.拔恩斯《回憶的餘燼》(天下遠見出版)

記憶真的可靠嗎?是否有可能被我們過度美化,以掩飾不堪的真相?當發現自己的記憶其實不可信,被他人告知的事實真相狠狠甩了一巴掌後,在爬梳整理過往記憶的小徑上又會揭發多少曾被自己改寫、扭曲的真實?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世界博學大師遇上台灣出版奇才--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與郝明義對談現場】


氣質溫文儒雅的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與郝明義,因彼此對書與閱讀的熱情,兩人彷彿一見如故,在對談中妙語如珠,時有雋語,引發現場讀者熱烈迴響。在悠閒的午後時光中,誠品信義店三樓Forum宛如幻化成閱讀者的殿堂--

郝明義提到自己任職於臺灣商務印書館時引進阿爾維托.曼古埃爾的著作,在華人社會中閱讀的目的多半較為功利性,這與自古以來的科舉制度不無關聯,讀書對人們而言,往往是為了求取功名。因此閱讀跟個人興趣和生命發展的關係這塊領域的書籍較為缺乏,所以他引進了阿爾維托.曼古埃爾的代表作《閱讀地圖》,希望能藉此引發不同的思考,探索閱讀和人最根本的關係為何。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說:「在兒時不斷的遷移過程中,即使常在各地居住、晚上睡在不同的床上,但只要每晚回到家,看到床邊的書仍然是同一本書,我就有回到家的感覺。假如我們能知道閱讀是在哪裡發生,就能知道思考是在哪裡發生。」

郝明義接著向現場讀者分享自己最初的閱讀經驗,他小時候住在韓國,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大哥哥時常會來找他玩,跟他說自己知道有趣的事,無論真假。郝明義每天都期待他來,但當這位大哥哥升上中學之後就逐漸少來了,從以往每天都來,變成一週一次、一月一次,乃至數月都未曾看見他一面。這時他就開始無聊了,於是討著要媽媽買俠義小說來看,總之是些奇思怪想的故事,因為閱讀的需求被打開了,需要打開更多扇窗來幫助自己看到被擋在牆外的世界。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回應說:「閱讀是幫助我們打開世界的窗口。像包法利夫人藉由閱讀羅曼史小說開起她對自己人生其他可能的想像,即便最後以悲劇收尾;唐吉訶德經由閱讀騎士文學,在真實人生中實踐起原本只是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幻想,開始遊歷天下,因此看到寬廣世界中的諸多現實面貌……每一位讀者在讀了那本書後都能將那本書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因為那就是只屬於自己個人的閱讀經驗。」

郝明義則說,自己比較重視的是因讀書的啟發而改變人生這一方面--能否遇上一本書對自己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後產生神奇的變化是非常關鍵的。他說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規定他每天要交一篇作文。他一天天寫著,因為還是小孩,寫到最後覺得無事可寫,寫不出東西來。直到有一天他在父親的書房裏看到了一本書,是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裡面的文章照季節順序收錄,他看了覺得不錯,就開始抄寫這本書,取裡面的文章當範本改寫當成自己的作文。老師批閱時都寫上他的作文越寫越好,期末還特別獎勵他。班上同學不服氣問老師為何對他這麼好?老師說因為他寫了一年的作文。這是個奇妙的緣份,郝明義在四十歲的時候成為臺灣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他後來書讀得多了也慢慢曉得自己當初抄的那些,都是民國初期作家們寫的文章:像是魯迅、冰心……

多年以後,他遇到當初那位老師,問他為何要他寫作文呢?老師說因為他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上體育課,閒著也是無事,不如寫寫作文吧!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笑著回應:「沒有作家是從空白開始的。作家的靈魂來自過去閱讀的經驗,文學是由許多作家所組成,其中任何片段都可能來自一段無名之人的經驗。」

由於曼古埃爾是擁有私人圖書館的知名藏書家,同樣鍾情於書的郝明義也當場向他請益關於藏書的哲學:「如何建立個人的圖書館呢?」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說:「住在城市裡,無論多有錢,藏書的空間仍是不夠。但自己搬到法國的鄉下後,書還是會變多,總覺得每晚睡一覺醒來書又變多了!像是會自我繁殖一樣!圖書館裡的書永遠會超過它該有的空間。但人的心靈和思想則是無限的圖書館。絕對不要聽從任何人對你私人圖書館的建議。因為那是你最私密的空間。一座圖書館反映的是他腦海中的個人風景,像是一本個人自傳。人們可以藉由你有哪些書而認識你可能是個怎樣的人。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應有個方式和書互動。在書中夾張紙做筆記,讓那本書成為自己的。」

曼古埃爾曾在年輕時與波赫士有過一段密切往來的特殊經驗,現場讀者詢問曼古埃爾對波赫士這位大作家的看法。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說波赫士藏書不多,約莫五、六百冊,但他無疑是偉大作家,自身就是一座心靈和思想上的圖書館。「波赫士最大的成就之一在於改變人們閱讀的方式,波赫士告訴讀者們說,讀者自己有權力決定這本書是甚麼。他的許多著作都在告訴人們該如何去閱讀。文學則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可能性讓人去選擇。我們活在我們正在問的問題和即將問的問題之中,而沒有正確的答案。」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吃飯這件事--吉本芭娜娜與葉怡蘭對談現場】


兩位熱愛美食的作家在誠品信義店三樓Cooking Studio分享食物和寫作對她們人生點點滴滴的影響。在現場活潑熱絡的氣氛之下,作家和讀者們除一同共享台灣道地佳餚外,座談中也不時穿插著真情流露、深刻感人的發言,整個活動現場就宛如吉本芭娜娜作品中所描述的平凡美好的日常風景,為在場所有人留下一段難忘動人的回憶。

葉怡蘭除首先向吉本芭娜娜表達她的傾慕之情外,也細細低語了自己遭逢人生的低潮與悲傷時,是如何在閱讀吉本芭娜娜作品的過程中,受到溫暖的鼓舞與撫慰。

吉本芭娜娜說:「現代人常把療癒和放鬆混為一談,但療癒其實是非常深刻的。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幫助曾有過深沉傷痛的人們說出心中不能言,藉此心情得以輕鬆些,稍稍獲得放鬆的感覺,這是自己創作的初衷。」

「一個人他吃甚麼、怎麼吃,常能看出這個人是怎麼樣的人。我的作品中常出現吃飯的場景,閱讀自己作品的人的心情常是悲傷的,茶不思飯不想,希望藉由這些場景能讓他們想起、感受到食物的溫暖與美好。」

她覺得吃東西時也是同時給自己的靈魂養分。吉本芭娜娜提到自己常和家人一起私下來台灣遊玩,她喜歡台灣食物的真淳質樸,覺得台灣幾乎沒有令人難以下嚥的食物,每每讓她憶起,古早時代日本料理的、最原初原本的味道──「每一日每一餐都可以享用的料理」。吉本芭娜娜在座談過程中完全不顧自己的主講人身分,笑嘻嘻地不斷拍照,拍觀眾、拍正在說話的葉怡蘭,尤其是拍攝葉怡蘭精心準備的台式料理時,更是顯得一副樂此不疲的模樣!

現場讀者向吉本芭娜娜老師提問:「如何舉重若輕地寫出深沉的悲傷,卻又讓人得到療癒的感覺?」

吉本芭娜娜說:「真正深沉的悲傷是最安靜的,希望沒有負擔文字能讓這些悲傷的人輕鬆閱讀,但卻悄悄將溫暖埋在他們的心裡面。某一天突然想起書中的情節,因而懂得了些甚麼。」

最後也有吉本芭娜娜二十年的台灣書迷起身向她當面言謝,雖然言詞簡潔,但真摯情感溢於言表,令聽著不禁為之動容,場面溫馨感人,餘韻不絕。

笑說自己不喜歡過度宣傳的吉本芭娜娜老師在幫每一位讀者簽完書後,都會極認真、專注地向讀者們言謝,相信參與簽書活動的讀者們都能感受到吉本芭娜娜老師的親切與溫暖,如同她筆下的文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