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拜拜

剛剛幫我爸設定新的LINE帳號,因為他最近開了一家公司(驚),這個帳號是公司要使用,他之前也有請我幫忙看名片設計,當兒子的總算有點用處。在幫他設定的時候,由於沒碰過Android系統,花了一點時間,但至少慶幸我爸不是用iPhone,不然他應該會覺得蘋果對中老年人很不友善、極不親切!

我最近應該會越來越常去拜拜,虔誠拜,尤其是香火鼎盛的廟宇,絕不過門不入--只是沒來由覺得,當一個少爺最基本的至少要很會、很喜歡拜拜,畢竟對於老爺的事業來說,我甚麼忙也幫不上。

白晝之月

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職業作家之事?

「以他所謂以字換錢的標準他是賣得過Peter Su嗎」--Grace Tsui

說得太好了,但我想以台灣的市場規模,作家能否成為一個職業就已經是一個問號?然後我不知道所謂「正職工作加寫作收入」是否優渥,因為要看你比較的對象,當然我相信王定國一定是滿優渥的(?)我認識的所有一邊工作一邊寫自己想寫的東西的朋友們,幾乎都滿累的,畢竟所有工作(不管你多熱愛)都會損耗你。

我之前有一陣子比較少在臉書上寫東西,就有朋友來問,我說沒為甚麼啊因為下了班就只想倒床大睡,而且那時當救火隊答應幫忙寫一份稿,下班後寫,寫了三天我簡直快吐了--我超敬佩所有一邊工作還能出版自己作品的朋友,寫專欄/各式各樣委託的稿件不算,因為那也算工作,寫作最吸引人的地方(以及初衷)不就是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嗎?誰會先想賣不賣錢這件事啊?這種寫作者我不認識,有誰認識的話請幫忙引薦一下,我想看他寫出了甚麼厲害會賣錢的東西(我相信自己有市場的眼光)。我記得九把刀也說過他就是喜歡說故事。

原文中提到的村上春樹不是也說過讀者就是他的獎(這梗我用過了,但下面有新的); 喬治.桑德斯則說:

「如果有十個讀者,我們假設這其中有兩個,是我永遠都勾不著的。他們永遠不會對我作品感興趣。再比方說,這其中有三個我已經勾著了,也許勾著四個。如果我的作品裡有種什麼東西,能使得第五、第六、第七個人都轉過頭來看一眼,我就很想知道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我無法改變我這個人,也無法改變我做的事,有些讀者可能覺得我前幾本書並不那麼引人入勝,但也許有這麼一種方法,可以使我影響到這一部分忠實的好讀者。所以我這次想要編個大點兒的籃子,足夠容納他們所有人」

作家寫的稿子能否賣錢絕不可能是作家要想的事--不然我們要編輯、企劃、行銷……乃至於出版社和通路所有從業人員幹嘛啊?

雖然台灣的環境根本養了不了幾個作家,作家在台灣根本不能稱得上是一個職業,但真要談成為職業作家最重要的事為何,目前我最喜歡桑德斯說的這一段話,無論你寫甚麼,放諸四海皆能容。

Zen大洋洋灑灑寫了五十篇成為職業作家之事,但我相信當紅的Peter Su應該沒做到幾件--不--是根本沒這個必要。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今天,你「愛自己」了嗎?


「愛自己」是甚麼呢?「愛自己」是資本主義商業市場中包裹著甜蜜糖衣令人趨之若鶩的毒藥,要變美變瘦才能讓人更愛妳,要純天然輕食舒活養生SPA對自己好一點,怎麼會有人是窮忙族呢?有錢有閒成天逛街散步聊聊天,愛自己,好簡單,多愜意。

當我們無法看穿社會結構下的階級壓迫,所謂的「愛自己」永遠是自欺欺人,包含寫出這類文案的人們都是被壓迫的對象,但我相信這些人都還算情願,絕對真心。

這就是我們的時代最悲涼的所在之一,絕大多數人連突圍、反思都無能為力,只得在複製壓迫的輪迴縫隙間勉強求生、掙扎存活。

今天,你「愛自己」了嗎?再多消費一點,再多「愛自己」一些。

在這最華麗的時代,也是最蒼涼的時代裡,所有人都是祭品。

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誠品百貨公司

看到大學教授不懂裝懂出來秀下限,不罵一下簡直對不起自己。


誠品書店會給《21世紀資本論》重要的文宣曝光版面、大量的書籍陳列空間,作者來台時極力邀請他來書店和讀者互動(我去拜託出版社的),而且《21世紀資本論》是三大通路都新書79折,好市多75折我還不知道欸,謝謝你寫出來喔,貪小便宜的蠢貨。

另外要找已停刊的《當代》、《影響》,圖書館歡迎你,書店不是圖書館,傻傻分不清楚。

然後最讓我火大的是甚麼「書店讓位給商品空間後,殘存的一隅也布滿了所謂的暢銷書或名人書」,現在書櫃樣貌變成怎樣我得去巡櫃才知道,但書店開幕初期我是有叫一堆朋友去挖寶的,因為松菸進了很多連信義和敦南都已不再賣的冷門書,尤其人文文學區我有幫忙上架,當時每一本都想調回信義賣,更多有些出版社說已絕版訂不進來的,僅存庫存都給松菸了,這是一家擁有全台最厲害書目的書店好嘛?

最後我真的不建議愛書人假日去逛松菸書店,人太多了,書店又沒多大!但平日去整間書店都是你的,絕美。


你可以多想兩分鐘去獨立書店,誠品書店現在坪效壓力很大,再小眾一點、再孤絕一點就直接把書店收掉了大家何必這樣苦苦撐著,為了存活不能媚俗嗎?我現在超討厭專家學者置喙「文創」一詞,講不出個甚麼東西來嘛!先去弄清楚文化和文創的差異好嗎?

延伸推薦:閱讀的島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沒有辦法的事

無意中看到許多對「網路霸凌」、「自殺」欠缺思考與理解的發言,我本來想說些甚麼,但想到這件事對於所有當事人無比的沉重、困難、傷痛與複雜性,我決定再想久一點,因為可能真的不會有人能完全明白當事人的處境,他無疑孤絕,這世界最殘忍的地方在於,沒人想聽他說些甚麼,哪怕只是靜靜地聽他哭泣。他或許也覺得身邊沒這樣的人。他會是大家最希望閉嘴的人,即便說了甚麼都像是啞巴。直到他永遠沉默後,有一大堆害怕自己不說話會被當成啞巴的人繼續講那些無關痛癢沒有重量的話--愛惜生命。

我不知道自殺未遂活到現在的自己,有沒有比較好,可能在餘生中我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每個人活著都得承擔自己生命的重量,長長的路上或許多一個人一起走比較不寂寞,但當有人真的走不下去了,周遭也無人能分擔時,實在難以用言語形容這樣的心情。

畢竟是沒有辦法的事,沒有辦法的事。

我只相信當下的快樂

「這世界上或許沒有完全對等的付出,也請留點尊嚴給自己,永遠都不要為了討好一個人而屈就自己,如果你逼著自己去改變只是為了迎合一個連你原本真實的樣子都不喜歡的人,那他可能更不會喜歡上偽裝的你;裝出來的樣子總是感覺得到的,所以,丟掉那些人吧!

做回自己,因為總是有那些喜歡真正的你的人的,你絕對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快樂點。

記得,感情終究是你們兩個人之間的故事,快不快樂只有你知道,幸不幸福只能你感受;就像腳上的鞋子,別人只是看到你穿的鞋,但合不合適只有你自己知道,千萬不要為了貪圖鞋的美麗,而委屈了你的腳,你一定值得更好的。」


那全天下喜歡穿高跟鞋、皮鞋的人們都委屈了,我自己有花大錢買過一雙Repetto的男鞋,已經算是非常舒服了,但要我每天穿這鞋上下班才不要--不過這鞋真的好看,我可以為了美麗犧牲一點,總是要付出代價,值不值得更好我不知道也不奢求,最重要是當下我覺得穿上這雙鞋超滿意、心情愉悅,不就「值」了?

畢竟要在這社會上生存,過得上算是人的生活(還能有點尊嚴),更別說關於愛情--裝久了連自己都覺得是真的,若塞下那雙玻璃鞋就能得到更好的未來(或是機會變多),不想的人應該很少。大家還是買樂透啊!

我不要難以數算的未來,沒人能承諾你的期待,我只相信當下的快樂。

2015年4月22日 星期三

寶瓶文化.誠徵宣傳企劃(應徵結束)

從沒在寶瓶工作過,但以前因為職務關係跟這家出版社有不少往來,辦公室也去過,雖然我不見得喜歡寶瓶出版的每一本書,但我真喜歡這間出版社和裏面的員工。他們對出版有理想、熱情,但不盲目,現在大環境不好,寶瓶不算是資源豐厚的出版社,埋怨是有的,但仍認真對待自己出版的每一本書,華文創作難賣,也沒見他們放棄過,有甚麼自己幫得上忙的地方,通常我會先想到寶瓶,因為我知道這家出版社很珍貴,要平衡理想與現實多麼困難(像我就辦不到),寶瓶卻一直在這條路上勇往前進,說不退縮太假了,但至少他們從未停止思考過,我真的非常敬佩。

我知道非常非常多出版社苛待員工的劣行,所以我越來越少鼓勵人進出版社工作,但若有人非這行其他工作都不想做的話,寶瓶是我目前的唯一推薦,因為這家出版社絕不會辜負你的理想與熱情,工作環境、薪資福利更是不可能虧待--

但要有心理準備,嚴格與高標準是一定有的,若你對未來已有實際藍圖,何不放手一搏?

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讀者不見了?


既然這些部落客的書銷量可以輕鬆破萬,那不是很好嗎?代表人們還是會想買書嘛,因為部落客出版的書的內容在他們自己的個人網頁上多半都找得到啊,網路上有免費的可看還嫌不夠,粉絲硬要花錢買書以表支持,這不是很好嗎?

所謂「削減出版產業存在的價值」不過就是有些人從沒把這些部落客出版的書當成一回事,村上春樹不是講過嘛--讀者是我的獎--書到底是為出版產業存在還是為讀者存在的?


奇怪?我是不能喜歡看輕小說、動漫小說?小說素養到底是甚麼鬼啊?很重要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像I-Wen Tsai昨天說的一樣,只在乎這本書是否好看、能否讓我爽嘛?多數出版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們覺得讀者應該都要看他們心目中有價值、有意義的「好書」,但現在多數讀者就是不買帳嘛!你們就是無法/沒本事說服讀者嘛?

那怎麼辦呢--我個人希望你們被淘汰,如果只會抱怨讀者的話。人家Peter Su至少非常認真、用心跟粉絲互動。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行者之一


下班後抬頭仰望天空,靜看雲朵細微的變化,感受空氣緩緩的流動。行走的腳步再放慢一點,每一次前進都是新的練習,聆聽自己的呼吸聲,活著其實是一種感激。日子匆匆,但我知道自己可以再慢一點,再慢一點好不好?

落後所有人的步伐,不動聲色地穩穩踏出每一步--走路其實是一種祝福。世界太快,但我知道自己無所謂,沒關係的,人聲鼎沸,還是能走入隱隱於世的生活,放心讓歲月遺忘。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去做自己喜歡、並且最擅長的事--黃威融《雜誌俱樂部,招生中!:抒情時代的感性編輯手記》

2014年有三本談雜誌的書籍出版:交織文學與生活的《編輯樣》、反映時代的《咆哮誌》,以及讓設計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雜誌俱樂部,招生中!:抒情時代的感性編輯手記》

在寫黃威融這本書的書評時我非常失意,所有人都在問我為何離開博客來和誠品--包括我自己。

「他重複/他知道重複可以讓我幸福」

我知道自己無法,連一本書都看不下去,做夢會夢到自己在寫一句怎樣也寫不好的文案。

我本來沒把握能讀完這本書,書中有許多講稿/訪談集結而成的篇章,所以有諸多相同的理念如鬼打牆般出現,像喃喃咒語,這樣的編排當然不行,一般讀者看了會膩。黃威融一直在書中不停重複自己喜歡做的事--神經病!真是神經病--最後,我是哭著看完這本書的,這也算是一本寫給偏執狂的勵志書吧。

世界或許根本不會因我們喜歡做的事變得更好,但我們可以繼續下去。





















聯合報/唐小宇

「我覺得一輩子能夠持續做自己最喜歡的事,而且不管別人的看法就是悶著頭做,就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黃威融

黃威融在《雜誌俱樂部,招生中!:抒情時代的感性編輯手記》中說自己非常崇拜松浦彌太郎,《最糟也最棒的書店》拯救了當年剛創辦新雜誌的他,令他不感到徬徨孤獨--「他的故事告訴我,就是去做自己喜歡、並且最擅長的事,如果你適合穿T恤牛仔褲自彈自唱,就不要去想化妝穿名牌扮成偶像歌手的模樣」,於是我們有了《Shopping Design》、《小日子》、《提案 on the desk》三本個性鮮明、主題豐富多元的雜誌,留下時代美好的印記。

那些年我們追逐過的音樂、電影、日劇、品牌……儘管光陰荏苒,汰舊換新,有些可能會在不經意時想起,有些可能永遠忘不了,甚至癡迷一輩子。好幾期《Shopping Design》都讓我產生這樣的感覺,把設計這件事詮釋得如此有溫度。在本書中看到《Shopping Design》背後的編輯過程更令人熱血沸騰,黃威融和他的編輯團隊除了是爵士樂團、默契極佳的球隊,更是探索社會美好的先鋒,所以才能誕生《小日子》這樣聚焦台灣在地生活風格的雜誌,我們不用一直看著外國的月亮有多圓,自家巷門口的路邊攤可能更令人滿足與驕傲!

本書對於想當雜誌編輯的人而言,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眾多圖文整合的經典案例及其版面,極具參考價值和啟發性。黃威融娓娓道來的編輯心法,像是一則又一則奮不顧身的勵志故事,從經驗中學習、在挫敗中成長,看得出來他真的完全enjoy在其中,像他提到《小日子》的做法,針對每期的選題找到喜歡這件事的寫手,請他/她照自己的方式寫,就是要他們的偏見--喜歡黃威融編輯的雜誌的讀者,是否也一樣,甚而深感共鳴?

當自己向他人誠懇訴說真心喜歡的事情時,感動是會被傳遞的,就像這本書不單只是抒情時代的感性編輯手記,也是浪漫又寫實的編輯人生物語,等著感動下一位閱讀完這本書的讀者。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4月1日


你的時間已經永遠靜止在每年的這一天了,再沒有人問你快不快樂,沒有真正幽默的事值得在愚人節被提起,四月一日君尋等待與侑子小姐再度重逢,肆一說:「一個人,隨時隨地都要讓自己覺得好,才是你的最首要。」

但一個人若從未被他人善待過,要如何懂得善待自己?

愛自己,談何容易--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快樂的人了,但也是因為品嘗過快樂的滋味,才能進一步臨摹悲傷的模樣;因為感到被愛與愛人時的溫暖,失去愛的對象才如此令人難捱,覺得寂寞空虛,覺得冷。

像被你遺棄的世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