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從《你不相信的事》到《雙城通訊》

 

第一次看張惠菁的書,第一次知道張惠菁這位作家是在一場讀書會上。中學時代念私立學校升學班的緣故,我課外讀物看得少,多半是下課後、放假時看看漫畫消壓解悶,其他時間全被拿來面對厚厚一疊的課本、參考書和數不完的考卷。考上大學後沒多久,正迷BBS的時候,在KKCity上加入了一個讀書會,不算為了考試目的而加入的讀書會的話,這是我生命中第一個讀書會,至今也是唯一的一個。

那一次讀書會我們讀的是張惠菁《你不相信的事》,講起散文,以前多半是讀周作人、梁實秋、林文月、琦君等人的作品,對於時下散文作品接觸極少。這本書主要是在講父殤,其後類似的主題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劉梓潔《父後七日》、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賴香吟《其後それから》,但《你不相信的事》在我的心中佔有極重的份量,像是一個美好的座標為我們的讀書會留下深深的印記。

我記得,我們是在現今已收店的MO!RELAX多鬆咖啡談這本書。也不知道為甚麼在談這本書之餘,開始講起彼此的人生,那個場域變成樹洞,我們開始交換秘密,這是唯一的一次,自然地講那些不可告人的事,像是壹週刊的化名現身說法,極其認真。有些話在其他場合,即便是說給再信任再熟悉的人聽,他也未必會相信。但在這樣的場合、時刻、人和書--你知道在座的人會相信。

記憶彷彿變得清澈,蒙塵身世與私密情緒被毫無保留地靜靜凝視。以後不會再有了,隨著日子變長、情感加深、關係漸近,有些話就沒辦法再說第二次了,當時的樹洞已被永遠的封閉,像是停留在MO!RELAX多鬆咖啡的時光已是僅能在記憶長河中懷想感傷。

時間從沒有停下,從未放過任何人。有人退伍後出國留學念了博士,現在正奔波於各大專院校間求取教職;有人當了私立名校的國中老師,春風化雨莘莘學子,印象中他大學乃至研究所念了好久好久;有人成了新世代備受矚目的作家,但他當初也沒想過自己會當記者;有人是時下連續劇的編劇,但說起他的人生,可比這些戲更像是戲……我也沒想過自己會變成一個賣書人,還進入我認為最假掰、最做作的書店工作。

從KKCity搬遷到批踢踢,再轉戰至現在的臉書,仍是同樣的一批人,只是我們已經不再聚在一起讀書了,更多的是分享彼此生活的切片,交換情感的雜蕪。誰又決然離開一段關係,進入新的感情;哪個不要臉的賤人又開始打聽誰誰誰的消息,農曆七月都還沒到就陰魂不散;誰又悠悠談起了一段雙城之戀。有時候看到這些人在臉書上突然說起自己最近也在看的一本書、對同樣厭惡的人開罵、轉貼正在聽的一首歌,不必非要告知自己也在場(雖然還是很愛幫他們按讚),不告知的默契很好,即使不知道現在的我們是否已成為當時的我們想成為的人,想長成的模樣,但從這些人身上我至少明白一個不變的道理--張惠菁在新作《雙城通訊》說:「『沒有人是完全孤獨地活在世上』,這是一句老哏,老哏到我們要花上很多時間,才肯真正相信它。」

從《你不相信的事》到《雙城通訊》,我們一直都在相信的路上通訊,當記憶還算數的時候,在臉書上說謊會被警察找去問話的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