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世界博學大師遇上台灣出版奇才--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與郝明義對談現場】


氣質溫文儒雅的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與郝明義,因彼此對書與閱讀的熱情,兩人彷彿一見如故,在對談中妙語如珠,時有雋語,引發現場讀者熱烈迴響。在悠閒的午後時光中,誠品信義店三樓Forum宛如幻化成閱讀者的殿堂--

郝明義提到自己任職於臺灣商務印書館時引進阿爾維托.曼古埃爾的著作,在華人社會中閱讀的目的多半較為功利性,這與自古以來的科舉制度不無關聯,讀書對人們而言,往往是為了求取功名。因此閱讀跟個人興趣和生命發展的關係這塊領域的書籍較為缺乏,所以他引進了阿爾維托.曼古埃爾的代表作《閱讀地圖》,希望能藉此引發不同的思考,探索閱讀和人最根本的關係為何。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說:「在兒時不斷的遷移過程中,即使常在各地居住、晚上睡在不同的床上,但只要每晚回到家,看到床邊的書仍然是同一本書,我就有回到家的感覺。假如我們能知道閱讀是在哪裡發生,就能知道思考是在哪裡發生。」

郝明義接著向現場讀者分享自己最初的閱讀經驗,他小時候住在韓國,有一位住在附近的大哥哥時常會來找他玩,跟他說自己知道有趣的事,無論真假。郝明義每天都期待他來,但當這位大哥哥升上中學之後就逐漸少來了,從以往每天都來,變成一週一次、一月一次,乃至數月都未曾看見他一面。這時他就開始無聊了,於是討著要媽媽買俠義小說來看,總之是些奇思怪想的故事,因為閱讀的需求被打開了,需要打開更多扇窗來幫助自己看到被擋在牆外的世界。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回應說:「閱讀是幫助我們打開世界的窗口。像包法利夫人藉由閱讀羅曼史小說開起她對自己人生其他可能的想像,即便最後以悲劇收尾;唐吉訶德經由閱讀騎士文學,在真實人生中實踐起原本只是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幻想,開始遊歷天下,因此看到寬廣世界中的諸多現實面貌……每一位讀者在讀了那本書後都能將那本書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因為那就是只屬於自己個人的閱讀經驗。」

郝明義則說,自己比較重視的是因讀書的啟發而改變人生這一方面--能否遇上一本書對自己在閱讀這本書的前後產生神奇的變化是非常關鍵的。他說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規定他每天要交一篇作文。他一天天寫著,因為還是小孩,寫到最後覺得無事可寫,寫不出東西來。直到有一天他在父親的書房裏看到了一本書,是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裡面的文章照季節順序收錄,他看了覺得不錯,就開始抄寫這本書,取裡面的文章當範本改寫當成自己的作文。老師批閱時都寫上他的作文越寫越好,期末還特別獎勵他。班上同學不服氣問老師為何對他這麼好?老師說因為他寫了一年的作文。這是個奇妙的緣份,郝明義在四十歲的時候成為臺灣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他後來書讀得多了也慢慢曉得自己當初抄的那些,都是民國初期作家們寫的文章:像是魯迅、冰心……

多年以後,他遇到當初那位老師,問他為何要他寫作文呢?老師說因為他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上體育課,閒著也是無事,不如寫寫作文吧!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笑著回應:「沒有作家是從空白開始的。作家的靈魂來自過去閱讀的經驗,文學是由許多作家所組成,其中任何片段都可能來自一段無名之人的經驗。」

由於曼古埃爾是擁有私人圖書館的知名藏書家,同樣鍾情於書的郝明義也當場向他請益關於藏書的哲學:「如何建立個人的圖書館呢?」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說:「住在城市裡,無論多有錢,藏書的空間仍是不夠。但自己搬到法國的鄉下後,書還是會變多,總覺得每晚睡一覺醒來書又變多了!像是會自我繁殖一樣!圖書館裡的書永遠會超過它該有的空間。但人的心靈和思想則是無限的圖書館。絕對不要聽從任何人對你私人圖書館的建議。因為那是你最私密的空間。一座圖書館反映的是他腦海中的個人風景,像是一本個人自傳。人們可以藉由你有哪些書而認識你可能是個怎樣的人。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應有個方式和書互動。在書中夾張紙做筆記,讓那本書成為自己的。」

曼古埃爾曾在年輕時與波赫士有過一段密切往來的特殊經驗,現場讀者詢問曼古埃爾對波赫士這位大作家的看法。

阿爾維托.曼古埃爾說波赫士藏書不多,約莫五、六百冊,但他無疑是偉大作家,自身就是一座心靈和思想上的圖書館。「波赫士最大的成就之一在於改變人們閱讀的方式,波赫士告訴讀者們說,讀者自己有權力決定這本書是甚麼。他的許多著作都在告訴人們該如何去閱讀。文學則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可能性讓人去選擇。我們活在我們正在問的問題和即將問的問題之中,而沒有正確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