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故宮的文物是人類文明重要的遺產,這些文物除了我們能直接以肉眼欣賞到的藝術之美外,背後不僅僅蘊含著無數次歷史轉折、政治權力和文化結構交互影響的痕跡,還有令人無比動容的文物守護者們,在歷史變動、政權分裂轉移的情況下,自己的人生和命運與文物緊緊交織在一起,歷經了一次又一次驚心動魄的文物搬遷之旅。朝日新聞社的記者野島剛以客觀細緻的眼光爬梳「試圖追溯錯綜複雜的過程,探究現在仍千變萬化的故宮背後,究竟串聯了什麼樣的歷史情節,潛藏了多少政治領袖的思維判斷。我想透過故宮,描繪出政治權力與文化之深層共犯結構的樣貌。」在兩岸敏感的政治議題與情勢之下,以日本記者的身份,野島剛從北到南走訪了瀋陽、北京、京都、南京、上海、重慶、台北、香港、新加坡……,許多與故宮變遷密切相關的重要人士在他身為第三者的立場前,較能敞開心胸侃侃而談。我們透過野島剛集結的第一手採訪資料得以重建在近代史的無情翻弄下兩個故宮糾纏間當局者的政治思維、賦予故宮文物的特殊意涵(中國的政權向來用文物來確立執政者的正統性)、外交手段的運用,並藉由檢視故宮文物的足跡,凝思中國近代和現代史,乃至於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政治與文化關係的真正精髓。
《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中有一個關於文物的小故事看了令人不禁萬分感慨:
展開本書書衣後可看見一張一對翡翠髮簪的圖片,這對簪一隻被收藏在瀋陽故宮,一隻流落在外,本該是一對的簪歷經「生離死別」後,因為拍賣的機緣,透過電腦畫面,在一百年之後跨越時間再次相遇。在此摘錄野島剛於書中所寫的一小段:我從南國台灣飛到零下二十度的寒冬瀋陽故宮,李研究員送我出來時,小小聲地說的一段話,令我難以忘懷。這是從事學術和歷史的人,才會有的思慮感慨。他說:「歷史是無常的,原來是一對完美組合的簪,因為戰爭和人們的想法而離散,然後再度偶然相遇。你不覺得這也給現代人一個啟示嗎?要好好珍惜這些老東西。一旦失去了,要找回來可不容易。這對簪極其幸運再度相遇,但是有成千上萬的東西可能就永遠失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